三月底买X-PRO2差不多三个月了,我努力拍了几张照片,是时候和大家分享这个相机了。

这会是一篇三篇的文章,我会分成上中下三篇跟大家分享,今天的是第一篇

跟富士的缘分也持续了好久,从最早用了两年的 Fujifilm S602,然后是混合式观景窗的开创者 X100、X 系统的 X-PRO1、X-E1、X-T1,再来是现在的 X-PRO2。

我准备用 X-PRO2 吸引我的部分来写些分享,那么就这样开始吧!

一、The Craft

很多人喜欢现在的 Fujifilm 相机,有一部份原因是外型,但对我来说,这反而不是最优先的顺序。

以我的使用习惯来说,X-PRO 系列的体积跟 Leica M 系相仿,因为体积比一般的无反光镜系统大这件事情,在最开始时稍稍让我却步。

但不能不说,X-PRO2 外型上相当有 RF 相机的味道,尤其是角落的混合式观景窗,更是让整台相机散发出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复古味。

X-PRO2 是 X-PRO1 多年后的后继机种,自然也多了些改进。

以外观手感来说,握把处稍微加厚加深一点,也让这台方正的砖块相机,有稍好一点的握持感。

而前方的拨杆在一代的时候作为混合式观景窗在 EVF 与 OVF 切换的开关,原本只能往右拨的部分,也多了向左的部分,用来作为观景窗新功能的启用。

X-PRO2 的操作方式略有改变,主要在 ISO 的调整,X-PRO2 的 ISO 调整作的十分仿古,是将快门控制的那个环提起才能调整,非常像底片相机,但如果你是快速调整狂的话,这个设计或许会觉得有些卡手。

我一般都设定成 Auto ISO,动用到这个转盘的机会并不多,操作是很有乐趣,但就是麻烦些。

另外,曝光补偿也多了一个“C”,拨到那个位置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机身前面的滚轮调整曝光补偿,相当方便。

X-PRO2 的曝光补偿转盘跟我另外一台相机是截然不同的设计,X-PRO2 滑顺柔软到觉得有点松,也因此有几次我从包包拿出来时曝光补偿设定是跑掉的。我手上的 PEN F 则是异常硬的阻尼,虽然拨动比较需要力气,但也比较少有这种设定跑掉的状况。

使用 X-PRO2 这段期间,有个我没预期,但是非常好的使用观感:这个部分是快门震荡与声响。

X-PRO2 的快门非常轻,几乎没有什么震荡,声响也很轻微,在街上几乎不会有任何因快门声音造成的拍摄困扰。

我也喜欢它的快门延迟,延迟也是相当低,非常喜欢。

如果在室内需要完全的静音快门的话,X-PRO2 也提供电子快门的选项,可以做到没有快门声音的拍摄。

整体说来,使用 X-PRO2 的这三个月期间,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些细微的特性。它无法量化,但是如果你是喜欢摄影的人,你会知道富士在这些使用者体验上的努力。

我当初会想要试试看 X-PRO2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很多人或许会以为是因为外型,但其实不是。

第一个原因,是观景窗,独一无二的混合式观景窗。

日本的 DM 就是用“独一无二的观景窗”作为标题。

富士的产品线有点微妙,我个人其实觉得 X-T 系列比起 X-PRO 系列作为旗舰比较恰当,原因也是在观景窗。X-T 系列采用的是品质极好的电子观景窗,放大率好、画素也高,放眼过去无反光镜系统里面也是非常好的存在,尤其 EVF 具备即时显示的特性,不管是望远镜头或者超广角都能后应付自如。

观看舒适与应变自如是 X-T 的优势,这也是作为一个工作机最需要的特点。

相较起来,X-PRO2 则是比较像是摄影嗜好赏玩的产物,混合式观景窗特别,但是有特定的取景的方式与习惯。

但我依旧喜欢 X-PRO2 的观景窗设计,还是在这个特别的混合式观景窗。

X-PRO 系列的设计其实从一开始就围绕着 RF 这种相机类型打造,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 OVF 光学观景窗不如 DSLR 的 OVF 那样没有误差。

但 RF 类型的 OVF 却也少了反光镜开启时,那短暂的画面全黑,如果你惯于拍摄多变的街头时,这么一点的黑幕,多少会让人难以接受。

但不跟反光镜与快门连动的后果就是误差,而 X-PRO 试着用科技降低这些误差:富士在 X-PRO1 时为它设计了自动侦测框线、水平仪等等,甚至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切换至 EVF。

X-PRO2 更厉害了,除了可以自动侦测框线、并根据距离补偿框线的位置以外,在 OVF 时当你安装更广的镜头还会切换至更广的状态,同时 OVF 右下角还多了一个小 EVF,让你可以看到取景的全景,更容易抓到边缘的误差。

这个小小的 EVF,还可以按后滚轮来放大呢!你使用诸多手动镜头(包含 Leica M 镜)都可以用来放大方便对焦,实在是太棒了!!

这个特别的 OVF/EVF 机制,确实是 X-PRO2 的乐趣跟独特所在。

混合式的OVF视窗里面,我认为摆脱过去资讯不足的窘况,光圈快门ISO曝光补偿只是基本,连明暗分布图与水平仪都有

对于OVF没有连动而会有误差的状况,机身内也可以提供修正的对焦点供参考(上图稍微偏右下的位置)。

这回的混合式观景窗在 OVF 又有新变化在于这回装上更广角的镜头,OVF 也会自动变焦,呈现更宽广的视角(上为 XF 35mm、下为 Touit 32mm),以往 OVF 的困扰就是在广角与望远时,会有所限制,广角取景视角不够广,望远则是框格太小,这次至少解决一个困扰。

我对这件事情最为佩服,右下角还可以有个小 EVF,全画面时可以参考画面边缘位置,还可以放大,转接手动镜的时候非常好用。

针对手动镜,也可以设定框线的范围,非常理想哪!

只是成也观景窗,败也观景窗。X-PRO2 混合观景窗另外一半:电子观景窗表现只能说中等,显色性与反应速度都不够好。

混合式观景窗独特,相对的也带来制作的成本,这也是 X-PRO 定价上会比 X-T 系列高的原因吧?

对用户来说,品质优秀的光学光景窗,需要某些使用习惯搭配,若以 DSLR 或者是 Mirrorless 的思考来看,常会觉得不够精确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也认为对很多人来说 X-T 系列会是更好的选择。

但这不代表着 X-PRO2 不是专业机,倒觉得是另外一个面向的专业:如果 X-T1是综合性的使用,X-PRO2 比较偏向某种嗜好的、癖性的设计。

想想看,两者都具备防滴防尘,带着X-T系列是上山下海徜徉天地,那么 X-PRO2 则是在街上肆无忌惮来解放街拍的渴望。

我必须说老实话,X-PRO2 在使用上完全没有以前使用X系列的沮丧感。

我在用 X100 时,对焦速度还有大约在1公尺左右的对焦精度,一直让我很苦恼;而到了 X-PRO1、X-E1,对焦速度仍旧是我可以接受,但是仍旧不满意的地方。

即便到了 X-T1,我还是觉得有点不够好。

而X-PRO2即便还不能说是这个世代中最灵敏最快速的对焦,但是也已经到了非常可以接受,而且精确度提升很多。

刚拿到相机的时候去吃了同学的喜酒,X-PRO2 捕捉到不少很自然的表情。以前在这个低光源下,就算拿韧体更新后的 X-T1 对焦还是蛮挫折的(实在话)

我有留意到 X-PRO2 因为内建相位点的关系,基本上在追踪与预测上面比起以往的X系列好不少。

不要太离谱的快速动作都跟的上。

不过偶而还是会有对焦错误,显示绿框对到焦,但仍对到后面的状况就是。

尽管喜欢 X-PRO2,我也不是对这台相机没有任何怨言。

主要是在机身的烤漆上,我这台 X-PRO2 出厂的时候烤漆不是非常完美,有一点残留气泡造成的烤漆瑕疵,后来看了摄影社团与讨论区的分享,发现也有一些用户有这样的状况发生。

不过在意的其实不是出厂烤漆小瑕疵这件事情。

下面这张照片是摄影师 RICO 他的 X-PRO2 使用后的照片,后来富士其实也用在原厂的 DM 里面,当时觉得蛮厉害,是很特别的使用痕迹。

但我想X-PRO2的烤漆实在太软了,我基本都有相机内软内袋来携行,第一个周末我也只带出去吃个喜酒一次,回来在对焦辅助灯旁就擦了一小痕。

然后在熊本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热靴座右上角也有了更明显的擦痕。

陆陆续续在摄影社团与讨论区都有看到几个网友分享照片,多少有这种使用习惯不错(放在柔软的内袋里)仍然出现伤痕的状况。

用相机这么多年,这算是第一台还在蜜月期就多了很多小伤痕的机身,后来实在是受不了也怕了,干脆用摄影胶带全部贴起来。

X-PRO2 的涂料很漂亮,但也很容易有一些小擦痕,如果你很在意外观的话,使用上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但相反的,如果你是一台相机用到底的人,这台相机带来的痕迹,想必也将是摄影师跟相机一起留下的印记。

今年度除了 X-PRO2 以外,还有一台很让人喜爱的复古相机,几乎同时购入两台相机到现在,一直都有朋友在跟我问两台相机的使用感。

作为第一篇文章的结尾,就来谈谈今年度的卧龙凤雏吧!

(不管什么卧龙还是凤雏,让我先来蹭蹭惦个斤两.)

作为复古风的两个代表,X-PRO2 不可避免的很容易拿来跟PEN F 比较,也不得不说,确实在定位上两者有相似的地方。

PEN F 吸引我,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复古而精致的外观。作为 M43 的老用户,PEN F 是一台我原本以为“大概就这样”,却挖掘出更多的特色而喜欢。

PEN F 是一台“均衡”的相机,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致,而它的优秀正基于所有特点的融合,它同时也尝试着在复古的外型中纳入现代相机的元素。

该怎么说呢,PEN F 是一台在外观跟材质上相当执着的机身,上手之后会能体会这些细节上的认真,但是使用起来,比较像是现代的相机。

它复古,却具备多样性,在相机内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来调整:滤镜、色彩模式、曲线。

PEN F 是一台复古但是有着无反光镜易用性,同时融合操作乐趣与各种色彩变化的相机。它就是个多变的家伙。

X-PRO2 的话,可以想见富士当年想把 RF 相机的特色放进现代相机的意图。

混合式的观景窗认真来说,是一个具备比较强烈的电子化 OVF 光学观景窗,尽管资讯丰富,却还是有着RF相机的误差。

富士相机的特点:镜头上的光圈环与独立的快门转盘,加上这次新处理的 ISO 调整方式,都是很接近底片相机。要不是没有过片杆,我还真有一点当时使用 Epson RD-1 或者底片相机 Hexar RF 的感觉。

但比起 PEN F 来说,我为 X-PRO2 很纯粹。

除了必要的独立自订按钮以外,X-PRO2 没有太多偏电子的设定,一般我在用的时候 X-PRO2 花时间在光圈、快门、曝光补偿这类的时间会比较长一点,然后就是观看观景窗与按快门。

这是一台以摄影跟底片相机的操作逻辑为中心打造的数位机身。

X-PRO2 多了些机身特征,像是耐候性,还有双卡槽等,但整体来说还是很难下决定要选择哪台。

PEN F 带给我的,是一个多样性与均衡,还有更轻巧的镜头搭配;相反的这部分 X-PRO2 拥有质优的 XF 系列定焦镜,但体积搭配也稍微大一些。

一台有防手振一台就没有;一台有防滴防尘一台就没有;一台有优秀的 EVF 另外一台就只是堪用,然而却给了更好的 OVF…

但最重要的,也是我写这段想法的重点。

我认为 Fujfilm 与 Olympus 都是点错技能树的厂商,才会愿意做出这么具备个性的相机。’

以现在的主流来说,人们喜欢的是均衡且快速的相机,如果能够量化特点那会更好,可以很轻易的比较出优劣。但是质化的特征,却不见得愿意去做,因为感受的部分,不见得是可以得到评价的。

而 PEN F 跟 X-PRO2,都是偏重在摄影人感受的相机。

那些喀啦喀啦调整拨盘的声音、感觉多此一举的调整方式、在奇妙属性上的要求(PEN F 是材质跟阻尼、X-PRO2 是混合式观景窗)、轻巧的快门声、提高的拍摄成功率、对于镜头群的规划设计…

在在这些都是提升摄影者使用感,却不一定能在测试中量化成数据的东西。

这两个厂商都很执着,把他们想像中的“摄影师体验”放到了这两台相机上。

至于卧龙凤雏该买哪台,就别问我这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了吧?我已经把卧龙凤雏都带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