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半月谈

不久前,“取代车厘子自由的享受自由”在网络上爆发。

一时间,香椿作为消费能力的“新标杆”在蔬菜界C位出道,斩获“蔬菜界的爱马仕”“蔬菜中的劳斯莱斯”等荣誉称号,让人不免感慨——春天的味道,只有钱包知道。

对于当时的高价,有人做过一个换算:1斤香椿大约可以换来39只小龙虾、27只皮皮虾、10只鲍鱼、1只波士顿龙虾……真是吃口蔬菜都让人肉疼。好在这股“椿”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香椿,很快,降——价——啦!

随着各地货源不断充实,香椿价格很快回归正常。部分地区因为囤货过多,供大于求,造成当地香椿价格一度跌至“贫民价”;有些村子甚至销路不通,香椿多得卖不出去,当地政府正在组织帮扶,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

事实上,在大多数香椿热卖的地区,今年的价格与往年大致持平,尝鲜价可能相对较高,但并没有高到“奢侈”、高到“无法自由”。网传香椿价格持续走高的说法,更像是一种炒作、一种调侃。

“高价持续不了几天。”在不少摊贩看来,每年销售“时菜”的情况都差不多,刚上市的那几天售价较高,但买的人也少,比不上后面低价多销的利润。相较于一时的高价,稳定且持续的客源更重要。毕竟,喜欢香椿的人今年没有突然新增出很多。

这还是一个存量市场。

从“车厘子自由”到“香椿自由”,还有身边层出不穷的“某某奶茶”“某某蛋糕”等网红店,可以“红”到发紫,却总是逃脱不了“昙花一现”、过山车一般的命运。当消费者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偏离其价值太远,就会逐步回归理性,用脚投票、敬而远之。

曾经的网红店会不断被“后来者”取代。今天还是门庭若市、排队“长龙”拐三拐,一夜之间便不知所踪、销声匿迹,如此往复。我们会发现,越是拥有较大存量市场的消费场景,比如咖啡厅、便利店等,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个个“现象级”网红单品、消费爆点。

共享按摩椅、无人货架、社区超市……作为消费的末梢,无论是零售业,还是新零售业都在趋向于存量竞争,商品性价比和差异化成为对供给端的重要考量,零售商们纵向合并、整合上下游资源成为方向之一。

“这是存量之争!”苏宁零售云集团总经理刘怀力与半月谈记者交流时,对新零售业态变化总结道,“这是一个‘微增长’或是‘不太增长’的时代,零售业也好,大消费市场也好,都是在做存量之争。大家需要在仅有的存量空间中,找到各自未来的增长点”。

从数据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10年的18.3%逐年下滑到2018年的9%。这当中,从2014年中期至今,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

分领域看亦是如此。被斥为“绑架”了实体经济的房地产,很早便进入了“存量房时代”。

在城市更新下的产业进化,以及供给端土地供应整体受限、需求端限购限售限贷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传统增量开发面临估值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房企告别“躺着赚钱”时代,纷纷从重资产向轻资产、多元化转型。

某某房企开始搞教育了、某某房企涉足养老度假、某某房企进军物流仓储领域……诸如此类消息不胫而走。

汽车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的争论也始于“低增长”。2018年,全国汽车销量增长速度28年以来出现第一次“负增长”。2018年汽车销量是2808.06万辆,同比下滑2.76%。2019年2月汽车销量为148.16万辆,比2018年11月减少了122.11万辆,目前没有明显回暖的意思。

一方面,是低迷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是充分的市场竞争。曾经的市场明星只靠传统“玩法”是搞不定的,只有更具竞争力的商品、更贴合市场和更创新的营销方式,才能分得更多的“蛋糕”。

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传统行业,类似于消费金融、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新经济领域也开始出现这种趋势。

存量之争似乎不仅仅是某个行业、某一领域的特殊商业氛围。经济学家许小年在演讲中阐述了他对中国经济趋势的判断——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在从增量阶段转向存量阶段。

“增量阶段,经济主要靠投资驱动。”许小年说,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大约是GDP增速的1.5倍到2倍。而在过去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已经基本和GDP增速同步了。“增量故事基本讲完了。接下来,中国经济要讲的是存量故事。”

讲存量故事的关键是“创新”。许小年说,过去,拉动中国经济的是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但这三驾马车对存量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微观层面,也就是企业的创新才可以转化存量需求。

有人戏称,“新三驾马车”应该是教育、医疗和养老。虽然不置可否,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领域都更聚焦于服务,更贴近人们在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等方面的体验和具体需求。

可以确定的是,在当前这个存量时代,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社会的基本需求,全球化进程、规模化生产的效用几乎达到了极致。

未来,“讲好存量故事”不会是吹吹泡泡、喊喊口号,而是通过自我革新、不断迭代的商业模式、交易逻辑去实实在在地创造价值。而消费者一定是最终的获利者,因为一切创新的起点,都是为了消费者获益。

正如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所说,“不适者生存,适者灭亡”。适者,通常是那些故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和改变的人。唯有不适者,才会为了生存而战。存量之争,创造价值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