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县到精准扶贫还有153天

距全国同期小康还剩518天

突出文县碧水青山的魅力

建设陇上江南旅游明县

中共文县县委书记苏彦军

近年来,文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领域的系列论述,坚定地建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将旅游实践新的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继续推进全县旅游产业特色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游客旅游便利化、旅游环境质量化,全面打造“碧水青山、魅力文县”旅游品牌,全力打造龙翔江南旅游明县。

第一,立足优势,突出主题,推动全球旅游的蓬勃发展。

文县位于陕西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是甘肃的南大门,素有“隆祥江南”、“隆祥明珠”、“隆祥茶乡”、“熊猫故乡”、“音平古都”、“真蜀钥匙”的美誉。这里自然风景绚丽,生物物种丰富,民族风情独特,历史文化深厚,具有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文县牢固树立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按照“一点突破、两线扩张、三部联动”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山水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重点打造历史文化、生态体验、民俗风情、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五章,全力建设江南旅游名县。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耕体验、特色种植、古镇旅游价值,突出“土、气、生、生、生”,以农耕文化为灵魂,以田园风光为韵发展。突出“红色教育”主题,以碧口镇县马关、中庙镇平台山、泛巴镇马天岭景区为主,发展红色旅游。突出“民俗风情和白马文化”主题,以白马江旅游区白马民俗村为主,发展白马文化旅游。突出“特色旅游”主题,以楚河坝村白马民俗文化体验区为中心,打造特色白马村,形成促进相互交流的旅游发展格局。依托湘德橙、紫昌柿饼、中彩文堂、碧口茶等品牌资源,建设集种植、加工体验、科研成果、文化展示、产品品尝为一体的旅游主题村社。强调“资源环境保护”主题,加强对农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存、重点保护,有计划地修复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建设文县“四大边寨”、“阴平古都图”等历史文化遗迹。大力实施“文如江县”战略,依托毗邻九寨沟的九寨沟区位优势,加快全球旅游发展,精心建设天地。

第二,深入挖掘历史,弘扬文化,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多种自然风光和浓郁的白马民俗。原始氏族公社时代人类文明遗址、博格兹大坝珍珠加大学、石溪坝镇河南采信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马文化遗址、境内有阴平古都、邓艾城、康威城、郭会城遗址、三国古典遗址、元明时代的古代城堡、有历史变迁的重寨、土寨、秦文化、巴蜀文化、古代白马人民俗文化在文县融合,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白马人民俗文化、玉楼花灯剧、重彩琵琶弹唱、梁汤浩子等民俗文化资源独特,形成了以地形白天、琵琶弹唱、花圈舞、农耕文化、庆州歌、永佛为主的原生态白马民俗文化展览。文县白马“智库一”被列为国家级最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楼花灯剧”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县琵琶弹唱、十二相、重彩融传统舞龙等8种13种民俗文化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白马江石门民族化艺术团、白马民俗园生态表演组、白马江琵琶弹唱组等旅游文化企业,积极打造白马园生态旅游品牌,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三,培育精品,树立品牌,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文县将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独霸旅游示范村的改造、质量提高和升级,不断扩大文化旅游。

的开发力度,深挖旅游资源潜力,成功举办四届白马文化民俗旅游节会,扶持文化旅游企业,精心包装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优化旅游环境,促进了特色旅游发展。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生态园、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园等。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逐步形成“近郊依城、远郊靠景、文化吸引、城乡互动”的产业布局。加快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努力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积极培育一批精品旅游项目。以文县天池为载体,打造集高山湖泊、动植物资源、地质地震遗迹、黄林沟湿地公园为一体的文县天池大景区;充分挖掘白马民俗文化内涵,建设白马民俗文化体验区;打造集茶园生态游、茶文化展示、甘川陕交汇地区民俗风情、红军长征碧口地区三大战役纪念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碧口古镇旅游区;充分利用水利资源,打造集湖光山色、水上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水上游乐区;以两江八河为载体,打造集水上漂流、天然浴场和科考探险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体验区。加大投入,整合旅游资源,集中全力培育,不断增强品牌的聚合力和集中度,提高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2018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四、创建模式,精准施策,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文县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脱贫”的思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乡村旅游的文化性、娱乐性和游客参与性,真正把群众家门口的旅游资源变成资本,化美景、美食、农特产品为财富,形成了乡村客栈、采茶园、休闲农庄、民俗风情体验区等乡村旅游综合体系。建成铁楼白马藏族乡草河坝、石门沟、铁楼村、李子坝等白马民俗传统村落,保存浓郁的白马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建成临江镇东风村、尖山乡宋家坝、天池镇王家庄村、天池村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打造了碧口水蒿坪、马家山、李子坝等一批茶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茶乡。通过旅游扶贫实践,创建“生态+游购”、“景区+农家”、“ 农家+游购”等模式。打造以马家山村为代表“生态+游购”模式,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把农村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打造以草河坝为代表的“景区+农家”模式,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以“农家+娱乐”模式,整合城乡资源优势,培育乡村休闲农家乐,打造特色民俗风情,成立民间白马风情艺术团,使游客在休闲的同时观赏白马歌舞,增加群众旅游收入脱贫致富。

五、宣传推介,拓展市场,提升文县旅游知名度。

文县狠抓旅游宣传推介,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魅力文县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强与大型旅游网站、搜索引擎的合作,策划开展全方位、多平台宣传营销,文县旅游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手机APP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短、平、快”的智慧旅游宣传,于细微之处打动、吸引游客。通过网络直播、影视植入、演艺动漫、旅游攻略等最流行的营销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多角度、立体式、全天候的宣传推介。邀请著名音乐人制作了《天池美》MV,面向全国宣传推介;在网络媒体、《西部之旅财富周刊》、《中国国家旅游》和《华夏之旅》等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成功举办大型歌舞史诗《池哥昼》、“首届中国白马人文化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青岛市即墨区东西部协作交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县旅游资源,拓展客源市场。文县获得“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中国特色民俗风情旅游名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池歌昼傩舞技艺”及“土琵琶弹唱活动”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认证;成功创建文县天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马河、碧口古镇两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星级农家乐不断增加。文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随着武九高速、余凡高速开工建设,文县“文旅强县”将快速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监制:岳文斌 责编:张贵忠

编辑:冉一彤 校审:张 东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喜欢和了解文县,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E-Mail:lnwxfb@163.com

新浪微博:@陇南文县发布

甘肃文县网: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