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朱允炆真实下落之猜想篇

2019-12-08 09:15 2196次浏览 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在位时间仅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推翻。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明太宗实录》是这样记载的: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 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在三百多年后清朝主持编写的《明史》里,建文帝的结局也只能这样写: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在明朝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里,民间一直流传着建文帝各种下落的传说。

建文帝的下落有三说法:

一、不知所终

第一种传闻是,朱允炆借着大火逃出京城,在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生存,一直到死,朱棣也找到了朱允炆,但是看到朱允炆已经没有报复念头,就也放下心来。

二、焚死

第二种呢,也是最容易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就死在了那一场大火中,这是我们在正统史书中最经常看到的观点,在《明太宗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上望见 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 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备礼 葬 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燕王朱棣瞧见宫中火光冲天,就赶忙派人前去救火,可是等人到了都已经来不及了。这时有个太监从灰烬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燕王哭着说:「我的心肝儿大侄儿啊!你怎么那么傻呢,四叔我这是来辅佐你的啊,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以至于事情到了这个底地步呢?!」这事儿之后,他下令厚葬了建文帝,并且派宫中官员前去祭拜,朱棣本人还用三天不上朝来表示哀悼。

嗯。。。不知道建文帝信不信,我不信。好多传言朱棣私下寻找朱允炆的,也只间接说明朱允炆没有死。

三、出家侍奉佛祖

福建寺庙发现有金龙明代袈裟,宁德市支提寺里长久保存着一件珍贵的袈裟,袈裟上部边缘两边绣有9条龙,而袈裟中部另外还有五条金龙,正好契合了九五之尊的意思。要知道,一般僧人是不敢在袈裟上绣有金龙的,更别说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绣了,所以曾经穿过这条袈裟的人身份绝对不简单。再加上宁德市上金贝村,坐落了一座家喻户晓的古墓,村民都说此墓是一位京城太监的。但宁德市的文物专家前往考察后才发现,这座古墓可谓是内有乾坤啊。按照古代的风水原理,这座墓的朝向为正北正南,是天子皇陵的规格,而且古墓上的火龙珠和闭嘴龙纹饰在明朝是除了皇帝以外无人敢善用。​墓碑上没有留下名号,应该是不愿使用当时的年号所致,因此不少专家们推测,当年朱棣闯入禁宫,朱允炆匆忙出逃时,拿走了他爷爷的龙纹袈裟,后来辗转来到了宁德市隐居,去世后便葬在了风水绝佳的上金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