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多年了,大家都知道养老保险缴纳很多,缴纳很多。

但是还是有人听说养老保险是每5年一道坎儿,满5年以后养老金会有很大的提升。真的是这样吗?

过去的退休制度,按工龄确定发放比例。

说起退休制度,实际上企业职工的退休制度是从1951年开始,当时国家颁布并实施了《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险条例》是开创性的,为在企业工作的工人和职员建立了养老制度。

到了195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统一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的退休待遇。

后来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我们的退休待遇都是这样算,以本人的基本工资为基础按照工龄确定的计发比例发放基本退休费,然后按照退休时的职务或者职称级别发放退休补贴。工作年限满15年不满20年发放本人基本工资的70%,满20年不满30年发放80%,满30年不满35年发放85%,满35年以上发放90%。

很多人觉得按本人的工资挂钩好,工资高,养老金待遇就高。可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过去的时候我们实行全国统一的基本工资表,即使是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使用的基本工资表,也是全国统一的。大家不同的,只是各个地方的津贴补贴和其他奖金奖励待遇而已。另外,还有相应的级别确定的退休生活补贴,这些级别确定实际上也跟现在有很大不同。

为了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我国实施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也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在我们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计算公式都趋于一致。

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建立30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更加科学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我们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的钱数,会分别划入两个账户——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的钱用于个人积累,未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在是按照每月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每多缴费一个月,缴费基数高出一点,个人账户的钱数就不会相同。这一部分待遇是相当具体的,差别会体现到每一元每一分上。5年累积起来的差距很大,但是绝对不会跟过去一样,工作年限的设定的某5年之内待遇都相同。

统筹账户部分的钱主要用于发放基础养老金、丧葬抚恤待遇、每年增加的养老金等等。像基础养老金待遇,也是跟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相挂钩的。缴费基数不同,能够计算出来的缴费指数不一样,也会影响基础养老金的高低。缴费年限,是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系统缴费年限,具体到每一个月每月可以转化为0.0833年。基础养老金还跟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养老金计发基数挂钩,这一计算因素是因各个省市不同而不同的。

除此以外,实际上养老金待遇高低还跟退休年龄相关,也跟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相关。

总体来说,我们的养老待遇计算是相当复杂的,能够体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跟过去几乎相差不大的退休费待遇计算模式相比更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