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民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但很多人对购买保险仍然一头雾水。

结合大家在后台私信内容来看,水星姐日常收到的咨询不外乎这几大类:

保险应该怎么买?应该要避免哪些坑?

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应该怎么挑?

某某产品怎么样?性价比高不高?值不值得买?

为了解决朋友们的疑惑,水星姐认为有必要写一篇干货内容来分享一下:保险到底应该怎么买?

保险的分类

1社会保险、商业保险

我们能够享受的保险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保险,另一种是商业保险。其中,社保中的医疗保险和生病住院息息相关,国家的医保政策能够让我们减少许多看病的费用。

但是,医保最多也只能报销一部分,还有许多费用需要自己承担,因此仅仅靠医保是不够的。

而且,医保只能帮助我们抵御疾病风险,而生活中各类风险无处不在,还有意外、身故、灾害等风险问题,需要我们购买商业保险才能解决。

商业保险以保障的对象分类,可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由健康险和人寿保险组成,不管是常见的重疾险、医疗险,还是带理财性质的年金险、万能险或增额终身寿险等等,都是人身保险的分支。

而像车险、交强险、房屋险,则属于财产保险的范畴。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生病有医保,但只能报销一部分。

如果生了重病,不仅需要自费的部分更多,而且连未来一两年的工作收入也没有了,加上房贷、车贷、养娃,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更不用说身故,那就是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压力都压在活着的人头上了。所以,人生在世,除了五险一金,还必须给自己配置足够的商业保险。

2四种家庭必备的保险

保险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范尚未发生的风险可能给家庭带来的严重打击。

其中家人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中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石,也是难以预见风险的变量。

所以现代保险发展出了人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这四种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健康险来共同防止家庭因病致贫或因钱病逝的莫大遗憾。

下面水星姐会一一介绍这四种保险的意义、配置方法以及简单核算保额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告诉你这四种保险应该怎么买。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对保险有基本的了解,文章有点长,请耐心看下去吧。

3为什么要买保险

如果把我们人一生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分类,破坏性从高到低,一共有三种:损失性风险、支出性风险和所有性风险。

如果我们用金字塔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话,破坏性最高的在塔底,最低的在塔尖。

首先,我们把会导致我们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称为损失性风险,通常会遇到的风险是身故、疾病、意外还有灾害。

这部分风险,需要通过寿险、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来转移。

其次,我们把人生当中必须要花的钱称为支出性风险,注意了,支出性风险只跟人有关,跟房子、车子都没有关系。

人一生可能不用还房贷,但一定会变老。人老了但没钱花,就是支出性风险了。

同理,如果有孩子,那么把孩子抚养成人的花费,也是一种支出性风险。

由于人一生中能挣钱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花钱的时间贯穿我们一生,所以需要通过合理的资金规划和投资方式,解决这部分风险。

最后,金字塔顶端的所有性风险主要在于生前的财富应该如何继承,以及如何让自己的资产能够传承到想要的人手上,避免被不相关的人分走,以及避税避债。

解决所有性风险,需要利用不用金融工具的特性,通过巧妙的所有权转移,尽可能减少遗产纠纷。

4买保险之前,你需要先完成这几个步骤

所以买保险以前必须先对家庭基本状况了然于心,包括:

1. 家庭成员的数量、年龄和健康状况,是否已有社保;

2. 家庭收入、支出,以及每年能够攒下来的家庭盈余;

3. 每年的房贷、车贷,以及养育孩子、赡养老人的费用有多少;

4. 家里是否有保险,如果有,保额与保费分别是多少。

摸清楚家里的真实情况后,才能梳理购买保险的真实需求。自己家庭是需要高保额、保障全面?是高性价比?才是基础保障,保费尽量便宜?

面对五花八门的保险产品,每个家庭都要学会看菜下饭。如果贸贸然选择热销产品,那么即使这款产品一直有口皆碑,也很容易出现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状况。

聊完购买保险的最基础知识,那么水星姐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保险千万种,水星姐挑了最重要的四大保险,给大家详细介绍。

寿险:最有责任感的承诺

寿险由于和人的寿命息息相关,它以人的身故、全残为赔付前提,一直让十分忌讳死字,认为人死万事空的国人闻之色变。

但随着死亡这一符号在新一代投保人心中去魅,我们身上承担的养家压力越来越大,寿险又重新映入人们眼帘,成为了一个不会错的选择。

寿险适合家庭中负责创收,在职场上打拼的青壮年人群进行购买,是家庭责任感的体现。

这并不是说只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才需要寿险,只要身上背负着房贷、车贷、父母赡养责任、子女抚养责任这些重任中的任意一个时,都有购买寿险的潜在需求。

尤其针对中产阶层来说,定期寿险是帮助他们抵御30岁以后退休以前重大风险的强有力保护伞。

寿险有终身和定期之分,终身寿险保障一生最终肯定可以赔付,所以购置价格要高得多;

而定期寿险大多保障到70岁左右,保险公司成本较低,费用也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追求性价比的投保人群可以选择定期寿险,省下来的钱流向更有投资价值的领域,会创造更多的收益。

1寿险保额计算,没你想得那么难

很多人一旦提到投保的计算常常一个头两个大,总觉得自己干不来保险精算师的活计。其实寿险计算压根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

寿险粗略估计需要我们确定的变量非常简单,就是寿险保额、保障期限和夫妻承担比例。

公式为:

寿险保额=房贷车贷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家庭生活支出费用+父母赡养费及其他

保障期限=最长的家庭责任延续期限

夫妻各自需要承担的寿险保额=夫妻一方收入/家庭总收入*寿险保额

举个例子,小明和小芳是两夫妻,小明收入30万,小芳收入20万,家里还有200万房贷,还需要还30年。夫妻育有一个0岁小孩,经计算后得出未来总共需要花80万教育费用,未来20年还有20万家庭必要开支,父母有退休养老金,无须赡养。

这个家庭的寿险保额就是200万房贷、孩子教育费用和家庭必要开支,相加可得300万;

他们所需要的最长保障期限是房贷完全还完的期限,也就是30年;

而根据小明和小芳的年收入计算,小明需要承担的寿险保额是180万,小芳需要承担的是120万。

如果他们购买的是华贵大麦甜蜜家定期寿险,这张保单一张保夫妻两人,假设从三十岁起投,保障三十年,保费三十万,分十年期进行购买,每年保费是11340元随后还可以以较低的保费费率转为终身寿险;

而相同条件下同一家保险公司的终身寿险华贵小爱终身寿险每年保费是67800元,相差将近五倍。

清楚地计算出未来的家庭开支和保障期限,让购买定期寿险变得游刃有余。

2做到这些,才能叫做优质寿险

了解一款寿险,需要对它的投保规则、保障责任和价格做到心里有数。

在投保规则中投保年龄、保障期限和保额可以量身定制,但是等待期和健康告知是不由我们决定的。

在相同条件下,寿险的等待期越短越好,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寿险能够做到90天等待期。

健康告知要求越少,意味着我们想要投一份寿险被拒保的风险就越小,对亚健康人士就越发友好。

寿险的产品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换句话说,定期寿险的保障范围基本上大同小异的,区别很小。

所以考虑寿险时可以认真看一看免责条款,免责条款少,将大大利好投保人。

如果价格划算,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一款特别优秀定期寿险。

寿险是人生进行曲中段,随着波澜起伏的音调而调和的悠长和弦,想要演奏好这一乐章,和弦必不可少,为可能戛然而止的旋律留下收尾。

人讲究事事有着落,当然最好是让自己平安顺利完成每件事,不必动用寿险这个大杀器。

重疾险:解决因病返贫最重要的武器

重疾险的出现是为了松开我们生死攸关的时候,身上束缚自己的沉重经济枷锁,让我们面对危及生命的疾病时,可以坚定对医生说:“要治”,治疗过后也不必担心因病返贫。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慢粒白血病患者吃药两年吃掉一套房的故事虽然有戏剧化描述成分,但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甚至更加唏嘘。

根据16年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44%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数据的背后是数以百万级的家庭,生活和际遇陷入人生低谷。

重疾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患者劳动能力严重下降或者丧失,又是对家庭开支的一大打击。

患上重疾后,治疗加上恢复的时间要用月甚至年作为单位来计算,这段时间只有开支没有收入。如何弥补这部分损失,重疾险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案。

重疾险全名为重大疾病保险,它的作用是当被保险人在保障期间罹患保单上明确规定的重大疾病并且符合其定义标准,确诊后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约定,给付指定保额。

所以说,重疾险一旦出险,保费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带给被保险人的,不仅仅是治疗费,还有收入补偿。

1提前给付型VS消费型,应该怎么选?

重疾险的分类其实很简单,就是消费型和返还型。顾名思义,消费型重疾险就是指我们像购买一盒牛奶一样购买一份保单合同,付款后购买行为就结束了。

无论出险与否,我们都无需向保险公司缴纳额外的钱,当然保险公司也不会给我们额外的钱。

而提前给付型,则是增加了死亡责任。也就是说,假如得了重病,保险公司会赔,但假如因为其他原因死亡了,这本不轮到重疾险起作用,但保险公司也会赔。

很多人买保险容易走进两个极端,要不就认为买重疾就要买价格低的消费型,身故保额纯粹是智商税,或者要不认为,买重疾一定要买能赔钱的,不然没出险就白买了。

其实,这里就存在一个认知误区,但凡有这种想法,无不是默认了一个前提:我买这个保险,最终是用不上的。与其这样,那我不如多花点钱,买一个最终能用得上的保险,这样才不吃亏。

但是这样想,不就与我们买保险防范大病的初衷相矛盾了吗?所以,我们买重疾险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这笔钱花出去=打水漂,而是哪种保险更适合我,为我提供更好的保障。

其实,选择消费型或者提前给付型不是简单看要不要身故保额就足够了。消费型重疾最大的特点是便宜、性价比高,一般只能赔偿一次。

而提前给付型重疾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多次赔付,假如在年轻的时候就理赔过一次重疾,往后重疾险的保障依然有效,可以继续理赔。这是消费型重疾和提前给付型重疾的区别。

一个30岁的年轻人,如果预算只有几千,那么配置消费型就足够了,可是如果想要保障再好一点,预算可达到1-2万,那么消费型重疾就显得保障有点单薄了,很明显保障更加充足的提前给付型保险更适合他。

2保额是重疾险的重中之重

市面上的重疾险分为定期和终身,定期要么以20年、30年为限,要么直接定下来保障至投保人70岁。终身更加简单,购买重疾险并且付清保费后,余生都受到保障。

若论如何选择更好,那当然是购买终身重疾险更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钱包允不允许。

配置重疾险时,我们非常希望可以购买到保额尽量高,保费尽量低,保障期限尽量长的重疾险产品。

但是三者都能满足往往是个悖论,毕竟保险公司还要赚钱,可不是健达奇趣蛋,三个愿望一次满足。

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些取舍,能够满足两种需求的就是一款高分重疾险。

保额、保费和保障期限中有一项是必须锚定不变的,那就是保额。保额一定要够,才不背离重疾险保重疾的初心,不然保额都无法覆盖重疾的花费,还能谈什么防范风险呢?

保额的计算其实并不难,一个公式就能搞定:

重疾保额=治疗费用-社保报销+1至3年收入损失

举一个例子,小明年收入30万,职工医保的重大疾病大约可报销30万,请问他大概需要购买多少重疾保额?

答案是至少50万保额。保险精算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患重疾后的治疗费用在50万左右(不计年限,以患病周期计算),医保报销30万可得20万,再加上至少一年收入损失30万,也就是50万的保额。

如果小明想为自己多加一些保障还可以直接选择100万左右的保额,但是对于想要追求性价比的我们来说,基础保额的保障已经够用了。

资金充裕的投保人大可发挥“钞能力”,保额往高了算,并直接选择终身重疾险。

而对于暂时手头比较紧的投保人来说,可以选择保障期限比较短的重疾险,定期重疾每年保费就要比终身寿险的保费便宜几千元,定期至70岁其实离中国人均寿命74岁是很接近的数字,但算下来性价比就非常高了。

并且投保重疾险产品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随着我们未来收入的变化,我们会需要增加保额,可以等收入上涨后再选择终身重疾险产品,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追求一步到位,影响到现在的生活。

3如何判断一个重疾险好不好

重疾险是四种人身险中,相对来说,条款最复杂的险种。很多投保人往往会被各种轻中重症,各种专业的医学名词弄得云里雾里。

仔细听水星姐说,抽丝剥茧下来,你就会发现判断重疾险的好坏并没有那么困难。这边一张思维导图,读懂就可以将重疾险中的主干了然于心。

一款对患者友好的重疾险产品,它的健康告知当然是越宽松越好。

重疾险由于赔付金额比较大,它对于被保险人的体况要求也非常严格,很多重疾险产品都会对患有结节的投保人直接say no,就是因为结节转为肿瘤的风险比健康人患上肿瘤的风险高得多。

所以相对宽松的健康告知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重疾险的保障,自然更受欢迎。

另外,我们其实不必对保险公司动辄上百种保障的重疾而感到目眩,行业内规定的28种重疾占重疾发病率的95%,而其他重疾其实离我们非常遥远。

除非是家族有某一罕见病史的投保人需要特别去研究不同保险公司的重疾保障范围外,我们普通人只要看清楚重疾险产品是否涵盖一下这28种疾病就好。

重疾险对某些疾病,或者在某个年龄期限以前可以进行额外赔付的条款也是比较有利于投保人的条款。

比如有些重疾险规定,60岁前确诊,能够赔付基本保额的1.8倍,前期保障非常好。

投保前仔细考虑一下额外赔付,好处远大于坏处。

对于中症和轻症,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用一个原则来理解,那就是赔得越多越好,次数越多越好。

和重疾确诊,一次赔付,结束保障不同的是,轻症和中症可以多次赔付,而且理赔以后并不会对重疾险的继续保障产生影响。

所以有条件购买多次赔产品,就不要傻乎乎地选择一次赔了。毕竟一生之中多次罹患轻症、中症的风险其实并不算低。

至于可选责任,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如果家族中有癌症病史或者心血管问题的,对此顾虑偏多,就可以选上可选责任,不选其实也不会影响重疾险的保障。

这就像麦当劳里的巨无霸堡和板烧鸡腿堡,价格不同,里面的肉馅也不一样,但不会影响我们饱腹。

重疾险的配置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必要,也是不可替代的。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它的赔付条件很苛刻,但是它就像是屠龙宝刀,设计出来就不是为了杀鸡的,而是为了应对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只会出现一次,但是一旦出现,就会带来毁灭性打击的疾病,

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保额面前,保险公司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必须慎重。

但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重疾险产品正在越来越满足我们的需求,从单次赔到多次赔,再到轻症、中症赔付的出现……

未来更加适合我们的重疾险产品必然会有更多,为我们提供的保障也会更加全面。

现在大家可以对照着水星姐所说的重疾险知识,看一看家里的保单或者市面上的产品了。

医疗险——医保范围外的守护者

医保作为一项国家福利,账户资金由每一位缴税公民共同支撑,因此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普惠全面。

虽然最近两年医保用药谈判将许多贵价药的价格谈下来了,但医保是不是无论什么病都能报销呢?

显然不是,医保对于不同类型的药品报销额度做了不同分类,有的能够全额报销,有的按比例报销,有的不在药品目录当中,就只能自费。

从整体看,每个居民每年的报销额度也是有限的。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医保报销额度会有很大不同,例如北京在2019年将城镇职工医保上调至50万,城乡居民医保上调至25万,这个水平居于全国先列。

这个额度看上去绰绰有余,但实际上遇上大病时仍不能覆盖全部开销,对广大非一线城市地区的居民来说,因病致贫的可能仍然沉重地压在他们的肩膀上。

这个时候商业医疗险就派上了用场,医疗险的作用是补充医保,解决医保未能报销的那部分治疗费用。

可能你会觉得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保障范围重合了,实则不然。

1重疾险=医疗险?两者大有不同!

重疾险和医疗险都是为了解决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购置重疾险的目的在于当人出现保监会认定的25项重疾时能够获得一笔理赔款支付治疗费用、误工费、病时家庭开支等,一次性获得十数万计的资金。

而医疗险的作用主要在于防治不大不小的疾病,保额仅代表我们在保障期间获得赔付的上限。

假如小明患病住院花费共计5万元,医保报销3万,他购置了额度为100万的百万医疗险,当他把理赔资料交给保险公司后,就只能获得2万元的理赔款。

医疗险在保障期限内赔付不限次数,即使治疗次数多,治疗费用高也不会对家庭财务有太大影响。

不仅如此,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定价和续保也有区别。

重疾险长期续保价格不变,而医疗险多半是一年期产品和三年期产品,超过六年的已经是少之又少。

互联网商业医疗险更是常常随着会随着每一年的理赔数据进行调价,产品更新换代更加频繁,不断适应国家医疗政策的发展变化。

很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购保人错误地认为重疾险买足保额就足够抵抗患病风险,结果因为重疾认定未能达到标准而无法偿付,医保报销之后还需支付几万元。

万一还有持续的后遗症或是术后并发症,将给家庭带来不小的打击。

2常见医疗险,买什么比较好?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到了配置医疗险的重要性,那么配置一款什么样的商业医疗险能够有效消除风险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市面上的医疗险的分类,根据家庭收支状况和具体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险。

首先医疗险按照赔付责任可以分为门诊医疗险和住院医疗险。

门诊医疗险顾名思义,就是负责赔付购保人在门诊看病支付的医疗费用,医保已报销的剩余门诊费用都由保险公司兜底。

住院医疗险则是当你遇到需要入院治疗的疾病时,入院后的检查治疗费用都可以通过住院医疗险偿付。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1月至10月的数据显示:

2020年1-10月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情况:

一、次均门诊费用

2020年1-10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73.3元,与去年同期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12.8%,按可比价格上涨9.5%;二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234.6元,按当年价格同比上涨11.4%,按可比价格同比上涨8.2%。

二、人均住院费用

2020年1-10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14811.1元,与去年同期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8.6%,按可比价格上涨5.4%;二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6738.5元,按当年价格同比上涨7.1%,按可比价格同比上涨3.9%。

门诊医疗险的价格比较高,但保额一般在万元以下,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比一年看病花的钱还要多,但适合给经常生病的小孩子购买。

而住院医疗险相比之下保额基本几十万起步,近年来热销的百万医疗险更是将保额提高到了百万为偿付单位。

相比之下,住院医疗险虽然有免赔额,对小病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中病大病的报销都能覆盖。换句话说,小病我们自己能承担,但它能报销大病,所以更加有必要买。

3百万医疗险:必选的一张牌

刚刚提到百万医疗险是目前市面上极具竞争力的保险产品种类,那么如何配置一款百万医疗险呢?

一张思维导图就能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选择百万医疗险的标准。

百万医疗险最关键的选择指标当然是它能提供的保障范围了,一款百万医疗险必须要有一般住院保障和重疾住院保障。

一般住院保障可以解决住院的后顾之忧,重疾住院保障可以解决遇到大病后采取先进治疗方法带来的经济负担。

比如说质子重离子这样的对肿瘤治疗有奇效但对身体伤害性小的治疗方法价格十分高昂,我国上海质子中心的质子重离子治疗费的价格约为38万元人民币。(该费用包括非上海本地人在上海治疗期间的住宿及其他生活费用)

所以说一款优秀的百万医疗险,保障范围越全面越好,免赔额越低越好。

免赔额是保险公司为了降低理赔成本而设置的一道门槛,可以把它理解类似于医保报销起付线的商业保险理赔门槛。

其次,百万医疗险能够提供许多增值服务,不同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不尽相同。

常见的有医绿色通道、就医垫付、肿瘤特效药物、提供术后护理等服务,属于加分项,自然是越多越好,但不在首要的考虑范围之内。

最后,由于百万医疗险大多数是一年期产品,所以续保条件对投保人越友好,健康告知越宽松的百万医疗险往往呈现出“一家好女百家求”的销售状况,看见这样的百万医疗险,投就是了。

医疗险不同于寿险这种仅适合家中顶梁柱购买的人身险,值得为每一个家庭成员购置,提供充足的保障。

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和医院打交道的时候,配上医疗险的盔甲面对疾病来袭时底气也更足。

相比意外,意外险最好要比意外先来

保险法中,意外的定义是指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外来的”意味着事件发生不受人的控制,如交通事故、洪水地震;

“突发的”说明没有预兆,像感冒风寒这类明明可以事先预防的疾病就不能算意外;

“非本意的”就是自己不能故意做增加风险的事情,如自残自杀,蹦极跳伞;

“非疾病的”比如说之前屡屡引起争议的猝死,意外险是不予赔付的。

每个人以生命为长轴,遭遇意外的可能性近乎是百分之百,在中国每年的死亡案例中,意外身故约占不到20%。

意外险是个人和家庭配置保险方案中,价格最便宜,杠杆率最高,健康告知条件最宽松的人身险。

购买百万保额的意外险也仅需一年三位数的保费,算下来,值到不能再值了。

配置意外险的原则是保障责任必须明确全面。意外险出险结果通常是伤残或者死亡,因此必须保障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

意外身故的保额越高越好,意外津贴作为发生意外后补助属于锦上添花,而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的保障条款更加值得注意。

遭遇意外直接死亡的概率非常低,而遭遇意外致伤致残的概率要大得多得多,因此意外医疗责任十分重要。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把猝死列入到了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内,给意外险增加了猝死责任。

从事工作时长较长,工作压力较大的投保群体可以选择附带猝死责任的意外险作为保险配置中的补充,但是这只能当成小菜而不是正餐,毕竟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猝死保额很低,通常在10万以下,想要靠意外险达到定期寿险的效果是痴心妄想。

1意外险,一年一买最划算

根据上图我们会发现意外险其实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保障范围根据版本逐渐叠加,但是这是针对一年期意外险产品而言的。

如果想当然地一股脑买意外险,那就很容易入了长期意外险和返还型意外险的坑,那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长期意外险的特点是保证续保,出于保守心理,有人图省事,一买就是好几年,结果多出了好几倍的保费。

而且长期意外险的保障范围不会因时而变,比如说五年前购买的长期意外险并不会包含猝死责任,而现在市面上的意外险保障猝死的趋势越来越强,结果是长期意外险钱多缴了,该保障的责任反而不如每年更新的意外险。

返还型意外险算是我国保险为了迎合投保人群喜好的特别产物,毕竟能将最偏向消费型保险的意外险和理财返还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中国特色”。

返还型保险那就更坑了,保费比长期意外险更多,平均收益算下来可能还跑不赢通胀。

一般是我们的父母那一辈缺乏理财知识,听到买保险还能返钱就兴冲冲地把钱奉上,实际上却白白将一大笔资金的机会成本拱手让给保险公司。

意外险价格低廉,一定要配置足额。一年期的意外险足够帮助我们化解一年中的意外风险,等到下一年,即使去年购置的意外险已经下架也无需感到遗憾。

总的说来,意外险健康告知要求宽松,在市场竞争中只会越变越划算。

每年抽出一点时间关注一下相关信息,或是关注星姐在公众号中的测评内容,完全能够选出适合自己的意外险产品。

写在最后

很感谢能够阅读到最后的读者朋友们,毕竟这样一篇长文实在考验在快餐文化下浸染已久的我们。

这篇以简单直白的口吻介绍基础保险知识的文章是水星姐的一次新尝试。希望能够给还不熟悉保险,或者说不熟悉现在保险行业最新发展的朋友们提供一些资讯。

只要能够让您更懂保险一点点,避开投保路上的一些坑,那就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价值所在。

接下来水星姐还会沉下心来写更多干货的内容,送上最周全的保险指南。如果您喜欢的话,欢迎点击下方喜欢或留言。

水星保1对1保障规划服务,定制专属家庭保障方案。

欢迎关注水星保头条号,有什么想聊的疑惑和问题欢迎留言私信,水星姐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