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按60%等级和100%等级缴纳的话,养老金待遇差距不小,但40%这样的差距不大。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让我们看一下缴纳养老保险产生养老金待遇的计算公式。

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具体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是依据国发2005年38号文件——《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制定的。

首先,看基础养老金。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实际上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6。缴费15年,可以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

如果是按照100%基数缴费,实际上平均缴费指数是1,15年可以领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养老金的养老金差只有20%左右。这实际上也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时,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项重要做法。

其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50岁是195个月,60岁是139个月。未来5年还要修订,不过对于同一人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的。个人账户每年也会计算一次利息,最初的记账利率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后来是由各省市人社部门公布,现在是由国务院人社部统一公布。近年来记账利率一直在6%~8%以上,但是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还是略有不及的。

对于同一个人,按照60%基数和按照100%基数缴费,记入个人账户的余额的比例始终是6:10。这一部分钱不管怎样找利息,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比例,始终也是6:10。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完全按照缴费基数的比例确定的。而且个人账户的余额没有领取完,还可以继承,也是不会亏本的。

但是综合来看,由于个人账户养老金在总体养老金中的占比较低,只占40%左右。而且,随着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的“贬值”,相应的占比还是逐渐缩小的。

一般来说,按照60%基数缴费产生的养老金,差不多相当于100%基数缴费产生养老金的71%~75%。既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也没有人们吹嘘的那么小。

退休以后的养老金调整,确实也有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逐渐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近年来调整机制已经基本成熟。

每年调整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方式来进行。定额调整贯彻的是公平原则,人人增加相同的钱数。挂钩调整贯彻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体现了激励机制。倾斜调整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的倾斜照顾。综合而言,只有按比例调整养老金部分,能够体现出高缴费基数的优势。

退休以后养老金在不断地调整,但是相同缴费年限情况的老人,养老金水平差距确实会在不断缩小。不过大家要知道,养老金的绝对值差距不会缩小,由于存在按养老金比例调整,只会不断增大。所以,是否按照高基数缴费,还是有个人决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