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公布2020年保费成绩!

据新浪金融研究院透露,2020年全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泰保、新华保险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867.6亿韩元,同比增长3.65%。

整体来看,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增速再度放缓。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拔得头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973.4亿元。不过,其保费同比增速却在五家公司中垫底,仅增长0.34%。中国人寿排名第二,实现保费收入6129亿元,同比增长7.83%;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分别实现保费收入5604.6亿元和3565.5亿元,增速分别为1.49%和3.06%。此外,新华保险保费规模最小,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95.1亿元,但其保费增速“一枝独秀”,依旧实现两位数增长,达15.48%。

值得注意的是,寿险业务保费增长出现分化。平安、太保、人保三家公司的寿险保费负增长,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增速依旧稳健。财险方面,虽然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保费均实现正增长,但人保财险增速仅0.09%,这一数字与太保产险相差超过10%。此外,健康险保费收入实现“井喷”,人保健康与平安健康保费增速均超过40%。

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受自身转型影响较大之外,上市险企2020年保费增速大幅放缓主要因为疫情影响展业所致。

寿险分化加剧

“开门红”业绩或超预期

作为寿险领域的两大巨头,中国人寿与平安人寿去年的业绩走势却截然相反,中国人寿保费首次突破6000亿大关,达6129亿元,同比增长7.83%。反观平安人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760.8亿元,同比下滑3.61%,陷入负增长。

其余三家寿险公司也面临不同的际遇。其中,太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2084.6亿元,同比下滑1.84%;人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961.84亿元,同比下滑1.99%。

创下保费新高的新华保险在行业内“一枝独秀”,2020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95.1亿元,同比增长15.48%,是唯一一家保持两位数增速的寿险公司。

对于寿险业务出现的分化态势,兴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上市险企2020年一季度承保表现(新华、国寿领先)奠定全年业绩基调,下半年保费增速低系因业务节奏、疫情短期压制购险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复杂的行业环境,各家险企都十分重视今年的“开门红”工作,在产品端和销售端持续发力。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寿险公司“开门红”业绩或超预期。

车险业务“拖后腿”

财险公司压力不减

在财险方面,据统计,2020年财险“老三家”合计实现保费收入8659.68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320.19亿元、2858.54亿元、1480.9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09%、5.50%和10.8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家财险公司保费均实现正增长,但受车险综合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财险公司整体业绩被车险、保证险业务增速的下滑“拖了后腿”。

以人保财险为例,去年全年公司实现车险保费2656.51亿元,同比增长1.0%;信用保证险保费52.83亿元,同比下降76.8%。

对此,交银国际研究部发布的报告认为,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的车险保费增速将受到基数较高的影响,综合成本率变动仍存在不确定性。信用保证险承保亏损有望较2020年收窄,但仍拖累盈利,存量业务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完全出清。

也有分析师指出,车险综改进一步降低车均保费,拖累了财险公司保费增长。不过,车险综合改革对费用率的限制加强,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预计中长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健康险成为保险市场“香饽饽”

随着百万医疗险等产品成为“网红”,健康险市场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两家健康险公司保费收入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平安健康实现保费收入91.81亿元,同比增长49.36%;人保健康实现保费收入322.57亿元,同比增长43.9%。

据银保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健康险保费达66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这一增速不仅远超行业保费平均增速(7.1%),还大幅超过寿险(4.9%)、万能险(-17%)及意外险(-1.5%)增速。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自身健康,由此也推动健康险保费加速回暖。此外,在险企对重疾险、医疗险等产品的重点宣传下,健康险备受市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重疾新规将在下月初正式开始实施,“择优理赔”成为近期险企宣传产品时使用最多的关键词。在新政与“开门红”的双重刺激下,预计2021年健康险市场热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