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办理业务时,相信很多人都销售过理财产品。

如果你去存定期,业务员告诉你有一款新产品收益比定期高,你会不会考虑?

今天就用两起惨案告诉你:胡乱理财很可能会害了你!

案例

第一个案例:

花女士听信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花 840 万买入“利率高于定存,5 年后还本付息”的理财产品。

以为自己做了一笔聪明的投资,没想到在续费时却被告知这是一份保险,而且本金需要 108 岁才能取回。

得知这个消息后,她立即联系当时销售产品的业务员,没想到号码已经停机,人也从银行离职了。而新来的银行经理和保险公司却互相推诿,对这件事的处理一拖再拖。

幸好在媒体的介入和报道下,保险公司迫于舆论压力,才最终同意了退款。

第二个案例:

王某去银行存款 500 万元,在自称银行员工的保险业务员和银行行长的忽悠下,投保了一份 100 岁后才能取回本金的保单。

发现被骗后,他与银行多番交涉无果,无奈站上天台以命维权,才拿回本金和利息。

这是银保监会公布的真实案例,最终该银行被责令停止代理保险业务 1 年、罚款 30 万,保险公司罚款 60 万,相关负责人罚款 3-5 万。

案例分析

以上两起都是典型的“存款变保单”案例,这也一直是银行投诉的重灾区。

平心而论,这些案例并不能说明银行就是不靠谱的,其他渠道也同样存在销售误导的情况,但由于银行保险涉及的金额一般会非常大,所以才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连产品都没看过就签名了。回到家后,理财合同往抽屉里一丢就没再管过……

深蓝君的同事,前几天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工作人员就给她介绍了一款收益很好的产品,但是在签合同的时候,工作人员才告诉她,这款产品是保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财险。

我平时也写过很多理财保险的文章,这时候同事才发觉不对劲,于是拒绝签合同,退了这款所谓的“银行理财”产品。

存款变保单,我们能学到什么?

通过这几个真实的案例,我提几点建议:

1、理财只看收益?

很多业务员会把理财保险与银行定期存款做对比,过分强调收益性,而很少提及产品的流动性。

当消费者需要提前把钱拿出来时,才发现会产生损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另外,理财险收益一般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确定收益,另一部分是不确定的。

千万不要以为,计划书上面的数据就是我们最终拿到的收益。

2、谨慎购买返还型意外险

去银行排队办业务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我平时会尽量通过 APP 办理。

有一次无意间打开某银行的 APP,发现里面给我推荐的保险全是返还型的意外险,并且销量都非常高。

关于返还型意外险,我也做过详细分析,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返还意外险七宗罪,为什么我不推荐买?

这类号称“存钱送百万身价”的产品,普遍存在着保额过低、不保伤残、收益很低这 3 方面不足,建议大家谨慎购买。

关于保险理赔的文章,我也写过很多,可以关注我,点击我头像,私信“理赔“”。

你在银行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如果想要协助理赔,或者想要挑选合适自己的保险产品,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我为头条的用户准备了免费的1对1咨询服务,我会以实操经验,给你最实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