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好,我是专注于综合理财的保险经纪人刘伟。

就业以来,我有XX万韩元,该如何理财?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一套通用的标准答案,就像病人问医生一样,我肚子疼,怎么治疗,真正的医学在提供治疗之前应该能得到一些信息。

理财也是如此,定要知道其资金规模、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等诸多信息,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给他一个相对靠谱的家庭资产规划方案。

所以,对于理财师来说,拥有一套成体系的家庭资产规划方法论是必不可少的。本人经过大时间的打磨,研究出了一套可行的家庭资产规划体系。

正文:

A、四看理论

1、一看家庭所处的生命阶段,根据其所在时期做个性化规划

自人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不可避免的要和金钱打交道,如何科学的管理财富和规划财务,是人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财务状况,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不同的理财目标。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生命周期,来了解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和财务目标,进行有目的的理财活动。

如上图所示,人的一生可以大概分成6个时期,分别为学习成长期、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

学习成长期指从出生到参加工作的这段时期,是持续的教育、消费支出,且基本没有收入的净支出期。其财务安排基本是由父母帮助完成的。

单身期指从参加工作到结婚的这段时期,财务特征是收入慢慢增加,支出压力不大,负债很少(信用卡、小额贷款),但储蓄不多,处于资产初始积累阶段。核心的财务目标是为结婚做财务准备。

家庭形成期指从结婚到子女出生的这段时期,收入开始以双薪家庭为主,收入水平快速增加,支出开始增多,压力开始加大,通常开始背负高额房贷。核心的财务目标是为孩子出生的一系列支出做准备。

家庭成长期指从子女出生到子女参加工作的这段时期,是最需要进行财务安排与规划的一段时间,此时期通常面临房、车相关支出、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医疗和养老、自身职业生涯的变化等多重压力,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会剧烈增加。所以这段时间的核心财务目标是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做好现金流安排,来平稳度过这个时期。

家庭成熟期是指从子女参加工作到夫妻均退休的这段时期,是家庭经济状况最巅峰的时期,负债基本已还清。核心的财务目标是提前做好养老规划,为退休后的生活做科学的安排。

家庭衰老期(退休期)是指从夫妻均退休后的这段时期,主要靠退休工资和资产补充(利息、现有资产变现、养老年金)、子女的补助来覆盖支出。因身体素质下降,医疗、保健的支出会大幅增加。

(更多的细节参考此图)

我们可以看到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到家庭成长期,到家庭成熟期,再到家庭衰老期,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和投资偏好的共性都是有所不同的,理财师应该将不同阶段的共性特征作为给客户做财务规划、资产规划的重要参考。

因此,在做家庭资产规划时应根据客户所在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点,有的放矢。

这就是F•莫迪利亚尼(诺贝尔奖获得者)与R•布伦博格、A•安多曾共同创建的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我认为对于资产规划非常具有实用性。

该理论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它指出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支出)和储蓄(理财)行为的,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也就是说,一个人综合考虑其即期收入、未来收入、可预期开支及工作、退休时间等因素来综合决定他目前的消费和储蓄,以保证其消费水平处于预期的平衡状态,而不至于出现财务危机。

根据此理论,可以很自然衍生出一套理财思路:

如图所示,这套方案的思路是根据家庭不同阶段特点进行相应的保险安排后,再对其资产进行不同比例的配置,主要分为股票(风险资产)、债券(安全固收资产)、货币(现金类资产)。可以看出,随着家庭从形成到衰老,投资风险偏好是会不断降低的,伴随着风险资产不断降低,安全资产的配置不断增加。

不过这套方案不能完全照搬,只能参考其思路,一是因为这套方案是国外经验所制,二是因为每个家庭都会有非常多的个性化特征与特殊情况,不能用标准方案去无脑套用,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附表:

2、二看基本财务状况,构建家庭财务报表

众所周知,财务报表相当于是企业的财务健康体检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家庭来说也同样如此,家庭财务报表能非常精确的反映一个家庭的财务状况,能为理财师设计财务规划提供非常多重要的数据支持。

家庭财务报表,只要看两张表,一是反映存量财富的家庭资产负债表,二是反映增量财富的收支储蓄表。

资产负债表体现的是某一个时间点家庭资产减去负债的静态存量财务状况。

收支储蓄表就是记录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的动态财务情况。

因为我们个人财务情况远没有企业那么复杂,所以我们可以对家庭财务报表进行简化,只要能反映家庭已有的资产负债情况和收支情况即可。

这里我提供两个进行家庭财务分析时的记录表格,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好记录之后,我们要算三个比率:负债比率、支出比率和流动性比率:

  • 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 支出比率=固定支出/工资及稳定的被动收入(由于投资收益具有不稳定性, 不计入此项)
  • 流动性比率=高流动性资产/每月固定支出(高流动性资产:现金等价物如现金、 活期存款、货币基金)

一般来说,负债比率的数值应控制在50%以内,支出比率应控制在70%以内,流动性比率应大于3,可以认为资产结构较好,财务比较健康。

通过填写资产负债表和收支储蓄表,理财师可以了解客户财务健康状况如何,投资情况如何。如果发现资产结构不合理,理财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整。

关于制表这里补充一些细节:

  • 1、所有资产按市场价值计算,流动性差的资产按一定折价计入资产项目。(资债表)
  • 2、负债只按当期未偿还本息和计算,未产生的利息不算。(资债表)
  • 3、投资、理财、储蓄使用了的资金不算支出。(收支表)
  • 4、投资收益只按变现后实际产生的收益计算,未变现不计入投资收益,投资亏损同理。(收支表)
  • 5、房贷、车贷等贷款支出,只按每期偿还金中的利息部分计入支出报表,本金不算。(收支表)
  • 6、如果是准备完全消费掉的商品,购买商品支出计入普通开支部分,如果是不打算消费掉,准备后期再卖掉,则购买商品支出不计入普通开支,未来发生交易行为后的差值计入其他资产收益/资产减值中。(收支表)
  • 7、意外险、医疗险、车险等未发生就消费掉的保险计入消费类保险支出,年金、储蓄险、终身寿险等不计入消费类保险支出。(收支表)
  • 8、五险一金中个人基本养老金账户和个人住房公积金的账户是一种限定的强制储蓄(资产),不计入支出项目。(收支表)

3、三看个性风险偏好,根据偏好适当调整

如果说家庭生命周期描述的是家庭不同时期的共性特征,那么个性风险偏好就描述的是当下时期家庭的主观个性偏好。

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在心理上对待风险的一种态度。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社会经历、文化程度、判断能力等的不同,他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必会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既然风险偏好是一种主观态度的话,就代表它不会完全遵从理论总结出来的共同特征,肯定会出现部分年轻家庭在投资上特别保守。也会存在退休期家庭在投资方面特别激进的情况。

了解自己风险偏好的方法就是认真去做一套风险偏好测试题。

这套题随处可见,比如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证券开户、基金开户等,就需要进行风险偏好测试,根据你回答的内容,系统会把你分为进取型、成长型、平衡型、稳健型和保守型。

这五种类型的投资者可以承受风险的能力由高到低排列为:

进取型>成长型>平衡型>稳健型>保守型

总的来说,风险偏好越高,所能承受的风险波动也就越高,也就越能接受潜在收益和风险都很高的金融产品,也能接受更高比例的投资风险资产。

对于客户的个性风险偏好,理财师应充分尊重,将其合理考虑进财务规划方案之中(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

附录:五种类型的投资者可承受的投资品种一览(风险、收益从高到低)

  • 进取型:高杆杆衍生品、期权、期货、私募股权、高风险债券、收藏品、艺术品等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
  • 成长型:股票、股票型基金等;
  • 平衡型:房产、不动产、黄金、混合基金、外汇等;
  • 稳健型:债券基金、低风险理财产品、信托等;
  • 保守型:国债、银行存款、储蓄型寿险、保本型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

4、四看当下的经济周期,根据当下宏观大环境做灵活调整

资产规划、财务规划、理财规划、资产配置,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行为,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经济周期和政策环境的影响。

在这里笔者先说一个比较有名的理论,叫做美林"投资时钟"理论,这是一种将"资产"、"行业轮动"、"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经济周期四个阶段"联系起来的方法,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对应着某类资产,其表现将优于其他大类资产。

美林时钟理论

美林时钟理论对于投资逻辑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很好的理顺宏观周期和投资的关系。

但是若用它来直接投资的话,你很大可能要碰壁,真实经济世界要比理论要复杂的多,就近几年来看,与理论完全相反的现实情况也屡有发生。

还有就是中美两国情差异不容忽视(例如我国发生疫情后一年半就把美林时钟四个时期走了一轮,美林时钟变美林电风扇),我国更倾向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很多时候会造成美林时钟失灵。

不过这也不影响我们需要根据经济周期去调整投资的资产大类。

与清楚经济周期同等重要的,就是去读懂重要政策的,顺势而行。

我国的经济风向受政策影响较大,例如16年开始的去杠杆和金融收缩,18年的资管新规就彻底改变了当时资管、理财市场的竞争格局,非标产品、P2P、房地产债从此进入暴雷潮,如果那个时候没有读懂政策信号,反而逆势投资,很容易就成为历史的炮灰。

因此,在不断变化经济周期和宏观环境下灵活的对资产配置进行调整,是对理财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B、金融产品与资产配置的基本理论

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金融第一性原理之上而产生的,而这个金融原理就是著名的资产定价理论。

关于资产定价理论,学术界有诸多理论成果和公式,我在这里将他们化繁为简,用最概论的文字来阐述这些公式的本质:

金融产品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补偿)

其中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对象所能得到的收益率。通指一个国家最强信用为担保的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一般采用国债收益率、银行存款利率来作为市场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风险溢价是指主动承担额外风险而获得的收益率补偿,也可以理解为有“代价”的收益。所承担的额外风险越高,所获得收益率补偿也越高。

(风险溢价的影响因素:波动率、违约概率、确定性等)

简化来讲就是:预期收益越高,则投资风险越高;预期收益越低,则投资风险越低。

风险,本质来说是一种概率,风险越高,会有更高的预期收益率,但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概率会越低。这里再强调一下金融产品不可能三角。

即投资理财的目标中,收益性、安全性与流动性不可兼得。

比如短期存款、货币基金等,流动性很强,但年化收益就不会很高,通常在1%-3%左右,风险低。

而债券型基金、国债、三、五年期定存、储蓄型保险。流动性相对差一些,风险低,但参考年化收益也有所提高,大概在3-4%左右。

而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贵金属、外汇、期货、投连险等,流动性不可测,预期收益高,但风险程度就要大大提升了。

也就是说,所有金融产品其实是有种内在的平衡在里面,强化其他两个角的同时,必会“牺牲”一个角。这个问题更深度的思考可以参考笔者这篇文章:真的存在最牛的金融产品吗

资产配置到底是什么?

资产配置说白了就是一种投资组合,其目的是建立多样化的资产类别,以达到平衡风险的目的。说得更直白点,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美国学者Roger C. Gibson,在1986年发表于《金融分析家》上的《组合绩效的决定》一文,根据其与美林证券在1974~1983年发起研究的91项大型退休计划项目的长期投资收益,证明资产配置是投资组合绩效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只起到了次要作用。

4年后,1990年,哈里·马科维茨因为他1952年提出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奠定了“资产配置”在财富管理行业中的核心地位,甚至被誉为“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

(资产组合理论鼻祖哈里·马科维茨)

那到底什么是资产配置?这个诺贝尔奖理论简单的说:

一、投资任何金融产品,都有收益和风险

大多数人都知道股票收益高风险也高,债券收益低但风险低。

二、不相关资产组合之后,奇迹出现了:收益不变风险下降

例如如50%的股票和50%的债券配置一个组合,组合的风险比单独股票或债券的风险都低,但收益却没有降低多少。

三、组合资产间越没有关系(相关系数低),组合风险越低

这里特别强调是将相关度低(不相关)的几种资产配置在一起才能起到降低组合风险的效果,同类资产不同产品效果不大,例如买多只股票基金,本质还是配置的一种资产。

四、形成组合资产之间的最优比例

下图蓝色的“有效边界”曲线,就是投资组合里收益最大下,风险最小的股票和债券配置比例。

资产组合理论最大的意义是肯定了资产配置的科学价值,确定了资产配置在财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但如果具体去使用资产组合理论里的“均值方差模型”去求解各个资产的最优配置比例,会发现这种模型并不是那么实用,因为模型本身就有严格的前提条件和限制,但现实世界是复杂的,必定不能完全达不到模型要求的条件,致使模型失效,后来发展的Risk Parity模型和Black-Litterman 模型和也是同理。

所以不一定要用特别量化的方式去做资产配置,也必需要关注数学模型之外的一些个性需求、家庭情况、经济环境等现实因素。

常见的一些资产配置策略(仅供参考):

金字塔策略:

杠铃策略:

二八轮动策略:

全天候策略:

C、杂谈

1、读完上述内容,你会发现笔者并没有对各种资产配置多少比例提出固定的数字(如标准普尔4321比例)。因为现实情况是,没有哪一种方案能适合所有家庭,特别对于我国来说,很多家庭的资产就是一套贷款买的自住房,这种资产结构肯定是不满足所谓的4321结构,而你也很难改变这种资产结构,因为这是国情所在。

面对这种情况,理财师应该要思考的是帮助这个家庭改善现金流,保障财务安全。

2、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聊聊自住房的事情,第一套自住房从原则来说是一种资产,但从现实情况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负债消费(之于我国大多数家庭是贷款买房)。

因为我国国民观念的原因,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算完整,就注定了一套自住房要成为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固定项目,这也代表买了它之后能很难去最终套现成现金(置换、房屋抵押贷款不算套现)。

所以自住房也就成为了一个长期的负资产需要占用家庭每个月的现金流(房贷、物业费、维护费),会对一个家庭的收支储蓄表造成很大的影响,且未偿还债务会成为负担在家庭背后的一块巨石,让家庭无法承受太大的突发风险。

因此,要将房子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需尽早转移,并加强抗风险意识和现金流意识,才为良道。

减掉自住房之后的那部分资产,才算得上一个家庭真正的可投资资产。

3、现实中很多人都把投资和理财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投资是一种追求预期收益的交易行为。而理财,是一种对现金流的科学管理行为。

太多国人过于关注于资产和收益的增加,而忽视了对现金流的科学管理。从而造成了资产很多,却没有现金流的尴尬局面。

4、不动产、基金、银行产品、保险基本能解决95%家庭的投资与理财需求,所以普通家庭可以重点去熟悉这些领域的金融产品。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投资项目就是自己、自己的本业,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也是一个较好的方向。

5、如果觉得本文的思路过于繁琐,这里有一个简单好用的关于时限和用途分配的经验之学,化繁为简,也不犯错。

  • 1年内确定的支出,放货币基金或银行活期存款、短期存款
  • 1-5年中确定的支出,放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或储蓄型国债
  • 5年之后确定的支出,放储蓄型保险
  • 长期用不到的闲钱,去做实业或金融投资、综合资产配置

D、保险之意义

保险,是最和“风险”二字挂钩的金融工具,因风险的存在而存在,是人们为了应对风险而做出的一种分摊型制度性安排。是风险转移、风险对冲、保障财务安全的有效工具。

所以这也注定了保险在家庭理财中是一种防御性资产,扮演着家庭财务“守门员”的角色。当未知的风险来临时,它可以守护我们的健康和财富。否则辛辛苦苦一辈子建立的财富大厦,因为地基没打牢,大风一吹倒了,这可就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了。

保险在金融工具中有两个独有特点:一个是保障杠杆、一个是平滑现金流。

保障杠杆代表它可以用小资金去换取一个概率性的补偿大损失的权利。

平滑现金流即它可以把未来不确定性的现金流变成确定性的现金流。比如未发生风险,未来现金流支出是0,发生风险,会有一笔突然的巨大现金流支出。使用了保险工具之后,不管是否发生风险,未来的现金流都是固定的。这样的话就不必在为不确定性而担忧,而是可以把注意力更放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之上。

附录:当下主流的人身类保险种类:

  • 健康保障型保险: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按照合同约定的责任进行赔付或报销;当下主流的健康保障型险为医疗险、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护理险。
  • 年金型保险: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开始领取约定金额的产品,属于固收型产品,利益确定。常被用作于养老金、教育金。一般还会搭配一个有保底利率的万能账户。
  • 定额型寿险:以被保险人寿命为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时一次性赔付固定保额(带杠杆)。
  • 增额型寿险:以被保险人寿命为保险标的,杠杆很低,但保额和现金价值会随着时间逐渐增长,增长速度以预定利率3.5%为限。
  • 分红型保险:保司会将经营成果基础上的红利用来分红,分红多少不确定,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为0,但不会出现本金亏损;这种在海外为主流产品,在国内很一般。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给客户做家庭资产规划,是个个性化的综合分析过程。在遵循财务安全和资产配置理论的前提下,用家庭财务报表确定财务信息。用生命周期、风险偏好确定整体理财风格和财务目标,还要结合经济周期和宏观环境调整配置的资产大类,最终得出具体的配置方案和规划方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唯论财学

若想理财更多的理财、投资知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