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退休的老人养老金迎来“转正”,主要是指2021年1~10月退休的老人。随着各地今年养老金启蒙基数的陆续公布,养老金真正顺利的时间到了。

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大家的退休养老金计算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跟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和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实际上,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类似于本人的平均缴费档次,相当于我们平均按什么档次缴费。不过由于有视同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计算的并不一定是全部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一般是实际缴费之年限。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现在一般改称为养老金当年的计发基数。现在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是由该省市的人社厅统一公布的。今年的统一要求都是需要各省市报人社部、财政部批准后才能公布。从11月开始,陆续有天津、山东、江西、北京等10多个省市公布了今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今年北京市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10534元比上年度增加6.3%,天津市是8324元比上年度增加4.84%,山东省是6893元,比上年度提升4.87%,甘肃省是6791元,比上年度提升4.9%。总体来看,平均增长幅度还是比2021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幅4.5%要高的。

产生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们的社会平均工资的口径问题。2019年国家明确要以各省市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核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但过去绝大多数地方都是以城镇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为基础,这比全口径社平工资要高出20%~30%。为了实现养老金计算使用的社平工资和缴费基数使用的社平工资平稳衔接过渡,因此国家才提出了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办法。

比如江苏省2021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974元,而当年是计算实际缴费工资指数的基数是全口径社平工资6862元。一般来说,全口径社平工资增速要比计发基数增速要高,没有几年就会撵上了。

为什么过去各地是以城镇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为基础呢?因为最初我们的养老保险是由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转换而来的。在90年代能够获取的有效数据,实际上只有城镇非私营单位的统计工资。城镇私营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2000年以后才逐渐纳入统计。

除了基础养老金,还有过渡性养老金与社会平均工资(养老金计发基数)相关。因此这两部分养老金额度提升了多少,主要还是看能够领取多少比例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多领取0.8%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而按照30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多领取2%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实施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计算。不过大多数地区也是以本人的实际缴费指数为基础计算的,像山东省如果平均缴费指数是一的情况下,每一年这样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可以多领取1.3%的社平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虽然说跟养老金计发基数无关,但实际上由于国家也会公布2021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对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数也会计算利息。具体利率目前没有透露。如果说上半年前几个月退休的老人,实际上相应的记账利息也不会太多。

有一位老人缴费年限40年,领取5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由于山东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增加了320元,实际上这位老人养老金重新计算以后,会增加1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