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者过渡年金可以说是专门负责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退休的“中”的养老金待遇。

主要是针对“统账结合”前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一种待遇,可以说,对于我们企业退休“中人”的养老金高低影响非常大。

图片取自网络

过渡性养老金标准一般是按照退休时所在地养老金计发基数与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统账结合”前缴费年限和过渡系数的乘积计算的。

如果用公式来表示的话,就是: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地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过渡性平均缴费指数ד统账结合”前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从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办法和公式都可以知道,过渡性养老金包含四个关键参数,即退休时所在地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过渡性平均缴费指数、“统账结合”前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案例解读一下这四个参数具体是如何确定和计算的。

何某,1986年1月工作,1991年1月开始参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至今,“统账结合”前实际缴费平均水平是97%,“统账结合”后实际缴费平均水平是116%,所在地“统账结合”时间是1996年1月,2021年7月退休的话,何某的过渡性养老金怎么计算?

1、退休时所在地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的确定

退休时所在地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都是由社保部门公布确定。大多数地方是专门发布用于当年退休人员使用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不过,有的地方目前仍然使用的是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如黑龙江2020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是4835元、山东省是6573元、北京是9910元,全国平均是6885元,养老金计发基数各地都不一样。

2、本人过渡性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

本人过渡性平均缴费指数是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核心,由于各地具体的计算办法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导致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从全国各省市过渡性养老金政策来看,本人过渡性平均缴费指数计算主要有四种不同办法,一种是按照全部实际缴费平均指数计算;一种是按照“统账结合”后的实际缴费平均指数计算;一种是按照视同缴费平均指数与退休前实际缴费平均指数相结合计算;一种是按照视同缴费平均指数与“统账结合”前实际缴费平均指数相结合计算。

本人实际缴费平均指数是按照本人历年实际缴费基数除以社保部门公布的历年缴费工资的平均数,即先把每年的计算出来然后再平均即可。比如你2020年实际缴费基数是5000元,社保部门公布的当年缴费工资是5500元,那么你2020年缴费指数就是5000/5500=0.91,其它年份以此类推。

视同缴费平均指数全国各省市都是按照1.0计算的。

结合上面的案例数据,我们对以上4种主流计算办法进行模拟计算:

按照第一种全部实际缴费平均指数计算的话,何某“统账结合”前实际缴费年限1991年1月-1995年12月共有5年,“统账结合”后实际缴费年限1996年1月至2021年7月共25.5年,所以,何某的过渡性平均缴费指数=(5*97%+25.5*116%)/(5+25.5)=1.1289;

按照第二种“统账结合”后的实际缴费平均指数计算的话,由于何某“统账结合”后的实际缴费平均水平是116%,所以何某的过渡性平均缴费指数就是1.16;

按照第三种视同缴费平均指数与退休前实际缴费平均指数相结合计算的话,何某1986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5年整为视同缴费年限,所以,何某的过渡性平均缴费指数=(5*1+5*97%+25.5*116%)/(5+5+25.5)=1.1107;

按照第四种视同缴费平均指数与“统账结合”前实际缴费平均指数相结合计算的话,何某的过渡性平均缴费指数=(5*1+5*97%)/(5+5)=0.985。

3、“统账结合”前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年限,是指“统账结合”前的全部缴费年限,既包括视同缴费年限,也包括“统账结合”前的实际缴费年限。而视同缴费年限是指“统账结合”前未实际缴费的国家认可的工作年限,通常是原来国营企业和县以上大集体企业的固定工才具有。

有的人可能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但只要你在“统账结合”前有实际缴费年限,同样可以享受到过渡性养老金。比如原来国营企业和县以上大集体企业招收的劳动合同制职工,都是属于这种情况,因此,他们同样可以享受过渡性养老金。

而“统账结合”时间,每个省不太一样,全国最早的是上海市1993年1月1日,最晚是西藏2000年7月1日,而大部分省份是1996年1月1日。

比如何某1991年1月之前的5年就是视同缴费年限,而1996年1月“统账结合”前的10年就是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年限。

4、过渡系数

过渡系数实际上就是发放比例。每个省也是不太相同,最少发放比例是1%,最高是1.4%。绝大部分省市都是1.3%或1.4%。

比如黑龙江是1.2%、山东省是1.3%、北京是1.0%、浙江是1.4%,各省市平均下来是1.3%。

从以上我们解读的过渡性养老金四个参数的确定和计算可以看出,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还是比较复杂的。具体到每个人,只有清楚退休所在省市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办法和相关数据后,才能真正知道具体如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