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价值投资苏州(ValueFirst1)

引言

与横向相比,2019年中国大陆的保险密度(人均保费)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分别为3051韩元和4.30%。

2019年中国大陆的保险密度仅相当于美国的6%、中国香港的4%,保险深度仅相当于美国的38%、中国香港的22%。由于保险密度的差距=保险深度的差距×人均GDP的差距。未来随着中国大陆人均GDP增加(提升4-5倍)、以及保险深度向海外看齐(提升4-5倍),预计中国大陆的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额)可能还有16-25倍的提升空间,国内保险赛道足够长。价值集训营今天将介绍国内保险行业龙头:中国平安。

01

公司简介

全球保险行业呈现“S型曲线”增长。在人均GDP较低时,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的增速较慢。随后逐渐加快,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增速又逐渐放慢。中国目前人均GDP约10000美元,国内保险行业正快速增长,预计还有十几年的快速增长期。中国平安总资产虽然超过8万亿元,但成长性并不亚于中小公司。

新业务价值(NBV)是保险公司的关键指标,NBV指每年销售的新保单将未来价值贴现到今天的价值。2013-2018年,中国平安NBV年增速高达31.8%,领跑上市同业,但2019年却降至5.1%。

短期内,平安NBV增速下滑,主要是:互联网保险兴起、代理人增速放缓、保险人群变迁等所致。

(1)互联网保险兴起。传统保险主要靠线下代理人销售渠道,互联网人身险的快速兴起,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

(2)代理人增速放缓。寿险产品为 “隐性需求”,需要保险代理人去挖掘/引导用户,代理人对险企经营的影响很大,中国平安的代理人渠道NBV占比在90%以上。2014-2018年,代理人数量高速增长拉动个险新单增长。但目前代理人高速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2019年末,平安代理人规模为117万,较年初下降17.7%。

(3)保险人群变迁。80/90后逐渐成为保险消费主力,80/90后大多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更愿意自己在网上搜索,而不是与人当面交流,这冲击了传统寿险的代理人销售渠道。

那如何看待中国平安的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前景呢?

02

业务模式

中国平安商业模式聚焦在“金融+科技+生态”,核心竞争力依旧牢固。

(1)金融。平安集团具有保险/银行/信托/证券等牌照,是中国少数能为客户同时提供保险、银行及投资等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企业。平安通过“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为2亿个人客户和5.16亿互联网用户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2019年公司归母营运利润中,寿险及健康险、财产险、银行、信托、证券、其他资产管理、科技业务营运利润占比分别为66.2%、15.7%、12.3%、2.0%、1.7%、3.5%、2.6%。区别于其他单一金融公司,平安综合金融模式的利润来源多元化,增长更加平稳。

(2)科技。平安通过科技全面改造金融主业,降低经营成本,加强风险管控,从而提高客均利润。2019年末,科技公司中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及汽车之家已完成上市,陆金所控股与平安医保科技完成对外融资,旗下科技公司估值总额达691亿美元。

(3)生态。平安已经形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2019年,公司新增客户3657万人,其中1490万人来自五大生态圈,占比达到40.7%。

中国平安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先进公司治理、科技赋能、生态赋能。

(1)先进公司治理。中国平安的股权结构分散,民营/外资/国企/公众共同持有,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管理层不会束手束脚、可发挥空间大。从而可采取联席CEO制度决策模式,也构建了股权激励机制,管理非常高效。

(2)科技赋能。传统寿险中,代理人在线下经营自己社交圈,范围窄、成本高、效率低。寿险公司必须要赋予代理人在线上经营的能力,提升线上获客和线上展业能力,从而更高效、更低成本地经营。平安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客户端金管家app及代理人端口袋e app,通过内容生产/客户洞悉/圈子运营/线上直播等方式,打造代理人的线上经营能力。虽然代理人规模下滑,但通过科技赋能,公司代理人的产能及收入都在提升。2019年公司人均保单件数为1.38件,同比提升13.1%,人均NBV同比提升16.4%,人均NBV接近同行的一倍。

(3)生态赋能。中国寿险的客户体验较差,寿险业NPS净推荐值(推荐者-贬损者)平均数为17%,大幅低于银行整体NPS平均数(26%-28%),主要是因为单一险种不能满足客户多方面风险保障需求,客户需要更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在产品同质化背景下,保险产品的特色化、高附加值服务成为吸引客户的关键。

保险作为消费场景与生活场景的附属品,天然具有场景化特征。健康医疗、养老服务、在线教育等增值服务切合客户日常消费场景,而且与保险需求相关,可带动保险销售。平安依托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等五大生态,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全方位、多场景的生活需求,在提供增值服务上具有明显优势。

例如:平安寿险借助平安好医生平台,搭建了“保险+健康医疗”体系,打造了“上游健康预防,中游经济补偿,下游医疗服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健康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03

行业前景

国家规划,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测算2019年-2025年行业年增速为16.5%)。机构预计2020-2025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个险NBV年增速仍将高达13%。

长期而言,中国平安的业绩增长点在于:保险深度增加、互联网用户转化、剩余边际释放。

(1)保险深度增加。2019年中国大陆的保险密度仅相当于美国的6%、中国香港的4%,保险深度仅相当于美国的38%、中国香港的22%。由于保险密度的差距=保险深度的差距×人均GDP的差距。未来随着中国大陆人均GDP增加(提升4-5倍)、以及保险深度向海外看齐(提升4-5倍),预计中国大陆的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额)可能还有16-25倍的提升空间。

(2)互联网用户转化。2019年末,互联网用户量5.16亿,但还有3.42亿互联网用户未迁移为公司客户,互联网用户的转化空间较大。通过交叉销售,2019年末,个人客户中有7371万人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在整体客户中占比36.8%,未来交叉销售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3)剩余边际释放是寿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剩余边际指保单在未来年度利润的现值。

剩余边际=“保单在所有年度收取保费的贴现值”—“保单在所有年度费用和理赔支出的贴现值”

新业务贡献是剩余边际增长的根源。在保单发放时点,该保单会产生剩余边际,但剩余边际不能在首日一次性释放,必须逐年释放。2019年末,平安寿险剩余边际余额为9184.16亿元(过去5年复合增速为29.1%),剩余边际足够高,保障了未来业绩释放。

另外,2020年上半年,平安寿、国寿、太保寿和新华保险的剩余边际占期末寿险及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比例达53.1%、29.3%、32.8%和31.3%,平安显著高于同业平均,经营风险低。

04

财务分析

业绩增速而言,2011-2019年平安NBV复合增速为22.9%,优于同行。投资回报率所对应的利率风险,是寿险企业面临的首要风险。由于分红、万能险等险种的投资风险由保险公司和保户共同承担,这类险种的利率风险比传统寿险要更小。相比同行,平安的各个险种业务均衡,能有效降低利率敏感性。当投资回报率下降50个基点时,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敏感性分别为-9.4%、-13.0%、-11.4%、-15.1%,平安的利率风险敞口要显著低于同业。

保险业也有很高的壁垒(如牌照、规模、品牌、销售渠道)。就寿险行业保费收入而言,2019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保费收入的市占率分别为25%、27%、9%、6%,合计达到67%,寿险集中度高。在良好市场竞争格局下,保险龙头有望维持高盈利水平。

05

总结

中国平安是国内保险行业龙头。短期内,平安NBV增速下滑,主要是:互联网保险兴起、代理人增速放缓、保险人群变迁等所致。但公司核心竞争力依旧牢固,中国平安商业模式聚焦在“金融+科技+生态”:1)金融。“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2)科技。通过科技全面改造金融主业,降低经营成本,加强风险管控,从而提高客均利润。3)生态。形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机构预计2020-2025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个险NBV 年增速仍将高达13%。长期而言,中国平安的业绩增长点在于:保险深度增加、互联网用户转化、剩余边际释放。

06

概念股

重点介绍“几个值得关注的公司”,点击原文右下角“在看”和“赞”。“在看”数量超过50个后,进入公众号主页,在对话框里发送“90131”就会蹦出答案。(注意:必须要点击原文右下角“在看”的用户,而且总“在看”数要超过50个,才可以顺利获取哦)

风险说明:本文的资料及数据,均来自金融终端及团队内部研究成果,我们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提及股票仅为信息参考,我们不做任何形式的推荐,请独自研判并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