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了解到保险行业,在谈到保险销售的时候,总觉得科斯比真心多。(威廉莎士比亚,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当谈到理赔时,我觉得有保险是不幸中的万幸,没有保险,没有贷款太可怜了。(保险)(莎士比亚)。

保险这东西太特殊了,明明每个人都需要,但是每个人都不敢轻易去买。

有一份报告说,很多人在人生不如新的阶段,会考虑买保险。比如结婚、生娃,或者家中有亲人患病或离去,总之需要一些提示和刺激,才能下定这个决心。我也一样,结婚以后,工资被掰成了几瓣,有给媳妇的,有给父母养老的,有未来孩子攒的,还有要买房买车的,剩下的是生活费。因为钱没那么宽裕了,突然觉得,如果我有一天不能赚钱了,我的这些责任,谁来替我承担?因此,开始考虑保险,并且第一份保险,我买的是寿险。

保险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我国仍然不到10%的人口购买了健康险,大家对保险这种消费模式仍然接受度不高。大家更喜欢把钱放在自己手里,或者消费以后,立马能收到相应的价值。虽然现在社保(包含新农合)等国家层面的基础医疗保险已经覆盖超过90% 的人口,已经能够让大部分人病有所医,不至于被赶出医院了。但其实,除去医保报销的部分,剩下部分数额也并不小,以及疾病带来的误工,甚至是疾病导致死亡,给家庭带来的长期生活质量下降,都是巨大且惨痛的。

我有个朋友,在北京漂了五六年,攒下十几万块钱回老家创业,边创业边准备结婚,两个人小日子本来很有干劲,父母也提前退休帮忙打理项目。但是一场意外,朋友溺水身亡,留下年迈父母和未婚妻,创业项目也把自己的积蓄全部花完了,最后老两口没了依靠又重新开始找工作。不得不说,如果此时他有一份寿险或者意外险,他的父母养老至少是有着落的了。可惜!

保险,就是要保障未知的风险。

每个人都有遇到风险的概率,没有上的是概率,遇上了的,就是确定的灾难。所以,真心奉劝大家都能有保险意识,这不是一个能让我们咸鱼翻身的决定,但是是一个能让我们不至于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决定。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预料一些风险发生的几率,比如户外作业的人,交通事故等风险就比较大,化工厂或者靠近化工地区工作生活的人,罹患疾病的概率就比较大,经常出差乘坐高铁飞机的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较大,经常加班的人,心脑疾病和猝死概率比较大……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风险,并开始找到能够去抵御这个风险的保障产品。

要树立正确的“保险观”

当你不再认为保险是骗子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自己“保险观”是否正确了。很多人拿保险当理财,觉得能力才有保障,双重收益。这样的产品也不是不行,对于很多机器痛恨损失的人来说,是一种平衡办法。但是,不管买什么产品,都要搞清楚,首先要考虑的是保障。即便是可以返利的产品,也要在保证保障权益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才能选择。

另外,保险买的是放心,而不是赌博。有人觉得,不出险就是亏。但是出了险呢,健康或者生命比起那些赔偿款来说,难道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么?赔偿只是一直巨大损失后的补偿,且是仅仅从金钱上的,它代替不了生命和生活质量。如果有人意外全残,即便是被赔付上千万,也不能代替一个健全人生活质量的万分之一吧。所以,买保险,就要单纯的去保障风险,其他不可影响我们的决策。

买保险不需要太早,但需要你想明白。

很多经纪人都劝投保人早点下单,生怕你过了今年生日,保费提高。我不这么认为,我反而觉得,买保险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是不可后悔的,一定要想清楚再下单。买错要比过了时间,多花点儿钱更让人不能接受。保险不是一杯奶茶、也不是一辆车,买完一看保险,你大概率要与其共度一生,如果买到的不是称心如意的保险,不仅自己会一直自责,还会影响你配置更有需要的保险。

我现在已经买了寿险、意外险,近期又买了百万医疗。对我来说,我想明白了这些产品究竟对我的作用是什么,场景比较清晰。但是我一直没有买重疾险,因为我觉得我有任何不舒服都会去医院检查,因此发生重疾的概率不高,所以不是很着急。另外,重疾险比较贵,杠杆比较短,不同保障责任的保费相差比较多,以50万保额为例,最低可以到三四千,最高可以到一万大几,如何选,我没想清楚。以后重疾险我应该也会买,但是先想明白再说。

总结:保险是我们每个人的都需要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上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保障未知的风险,不至于让悲剧叠加悲剧。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保险,需要花点心思,选择到合适自己的保险,不能盲从经纪人的推荐,也不能急于求成买错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