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大众新闻

“我想买错保险退款”,“买了几年保险,没生病的感觉浪费了”,“这个产品性价比太高,我想退保”.每天都有人因为这个原因想退保,但对保险略知一二的人知道3360保险想退保,但知道能退还多少现金价值。

所以,多一分理性多十分平安保障,保险退保需谨慎。

2020年4月,客户曲先生来到保险公司:“我要退保。”但在被保险客服人员告知此时退保损失将近90%的时候,曲先生急了,“我要投诉你们,我这份保单交了近2万的保费,你现在告诉我损失1万8?”客户完全不能理解“过了犹豫期只能退保单对应的现金价值”这一说话,执意要“全额退保”。

原来客户曲先生于2019年1月为自己买了一份重疾险,本该在2020年3月前第二次缴费的他,因为疫情期间的客观因素,未能按时续缴保费,造成保单停效的状态,至此萌生“干脆退保”的想法。“现在想想,一年近2万的保费,压力确实比较大。”曲先生说道。

为了实现“全额退保”的目的,曲先生特意发朋友圈求助咨询:怎样才能全额退保?

没几分钟,一个备注信息为“专业代理退保,100%全额退保”的人添加他为好友,经过一番交流,对方表示“别说你手上的这份保单,就连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平安人寿这类大公司的保单,我也能给你全额退保。”

于是,曲先生与其签署了“代理退保”服务协议,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但在对方要求支付6000元服务费时,曲先生犹豫了,“你什么都没办,怎么现在就收费?不是说全额退保吗?怎么服务费还这么高?”

因为曲先生不愿支付高额的服务费,这笔“代理退保”的交易不了了之。在咨询保险客服后方知,这是当下保险业最为流行的“代理退保”骗局,银保监会针对此也已公开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提示消费者其中存在三重风险,包括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资金受损一级遭受诈骗风险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听到这,差点掉入陷阱的曲先生惊出一身冷汗。随后保险客服人员为其重新梳理了保单的各项保障权益,在客服人员专业的讲解下,曲先生选择重新续交了保费,目前该保单已恢复效力。但至此曲先生还有一个担心,“代理退保”团队那有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

最后,还是要再次提醒消费者,防范“代理退保”风险方能保平安,任何称“过了犹豫期保险退保能全额退”的人或组织都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