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甲状腺相关科普差不多五年了,最近的事件让我暂时改变了风格。

近2月时政热搜——共同富裕与推翻“新三座大山”频频映入眼帘,其中的医疗“大山”与我的家庭和我的职业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每时每刻都在关心你。既然不能独身世外,不妨偶尔参与其中。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大山”(梦想和欲望)。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大山”。“山”越高,越难攀登。“山”越低,越易翻越。在百度百科中,“新三座大山”是这样解释的,特指迈入21世纪的教育、医疗及住房,其中医疗这座“大山”诠释为“看病难”和“看病贵”[1]。

上一篇“教师轮岗动真了,医师轮岗还远吗??”探讨了看病难的问题。虽然没有多少人浏览,但我还是偏执的按原计划接续完成另外两篇时政观点。

温馨提示:文章较长,一看标题,就想吐槽拍砖的,请耐心看完全文;一看标题,就懂的,可以不必看完全文。

中国医疗贵吗?

医生:不贵,太廉价了

2001~2020年,各类型医院人均住院费从3246元增长至10619元(增长了2.3倍),三级医院住院费从6830元增长至13670元(增长了1倍,低于一级和二级医院增长)[2]。

自2001年发布《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至今,除少数医疗服务项目因药品和耗材零加成而调整外,医疗项目收费标准总体上基本没有上调,医疗总体费用的上涨,其实是由于先进的医疗技术更广泛的使用,它所带来的是中国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这一点有目共睹:中国人预期寿命从2000年71.4岁增加至2019年的77.3岁[3],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显著提高31%[4]。

2020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97379元,较2001年10834元增长了8倍[5]。虽然其中有超过50%的人工资被平均,但是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仍远远低于所有职工工资增长。

这二十年间还有什么样的物价涨幅低于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服务价格?医疗被冠以“新三座大山”实在难以担当。

患者:贵,太昂贵了!

2021年9月7日腾讯网

“救命药”55万元一支:用不起药的小孩,或会在2岁前因病而亡(来源于

2021年9月8日腾讯网

夫妻耗资380万救子,面临人财两空,丈夫“流落街头”啃馒头度日(来源于

图片来源于企鹅号乙图文章

医疗这座“大山”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山因板块运动和火山喷发而形成,但关于山的界定,似乎没有明确的权威标准。但有一种说法是按相对高度划分:“高山”指山的主峰高度超过1000米;“中山”指山的主峰在350~1000米之间;“低山”指山的主峰相对高度在150~350米之间(相当于高山高度标准下限值的15%~35%)。

同山一样,权威机构也没有给出医疗这座“大山”的界定,而机构、医生、患者和吃瓜群众,大家都在激烈争辩着自己心中的医疗“大山”。显然,如果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就无法准确诊断,也就无法对症下药,这样无休止的争论只会耽误医治,小病演变为大病。

既然没有诊断标准,不妨与我一起头脑风暴一下:2001年全国平均住院费3246元,相当于同期城镇职工年工资的30%。2020年全国平均住院费10619元,相当于同期城镇职工年工资的11%。如果将医疗费用高低按照地理概念进行划分和比喻,那么20年前的医疗费用只能称为“低山”,20年后的今天只能称为“平原”,仅少数经济落后地区可称为“丘陵”。

假设上述界定是成立的。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中国的医疗“大山”早已被推翻,甚至医疗“低山”也没有了。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因突发的“火山喷发”(重疾)、“板块运动”(失业)和“科技进步”(天价救命药)事件,尤其随着更多天价救命药不断涌现,一座又一座新医疗“大山”将拔地而起,越加难以推翻和逾越。

富士山(火山喷发形成,海拔3775米)

珠穆朗玛峰(板块运动形成,海拔8848米)

天价新特药频频上热搜,没有最贵,只有更贵。2021年6月23日,复星医药阿基仑赛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是中国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技术的突破,价格的突破(一针120万),不知道这又将搅动多少个家庭不眠之夜!

如何破解医疗这座“大山”?

这几年政府的组合拳将社会属性的医疗“低山”和“丘陵”已基本夷为平地,剩下的其实只有个体属性的医疗“大山”。

如何推翻压在少数重疾患者身上的医疗“大山”?

目前的医疗费用下调还有空间吗?显然没有。除非再压低医务人员的工资,似乎已经没有更好的锦囊妙计了。

个体属性的医疗“大山”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占比很小。但是,对于家庭而言,破坏性极强,易导致因病失业、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甚至家庭的破碎,其社会负面影响深远。

破解方法之一

国家财政增设重大疾病专项医疗补贴,凡超过基本医疗最高支付限额的部分由国家兜底全额报销,开辟新特药和救命药医保绿色通道和应急通道。

破解方法之二

小病少报销,大病全报销。

这个办法可行吗?

可行

可行性依据是什么?

  • 依据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人类各种疾病超过5万种,其中致死和致残的重大疾病仅占极少的比例。协和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显示:2017年住院患者中,恶性肿瘤仅占在各类疾病的3.94%,医疗费用近600亿(占比9%),其他小病所消耗的医疗总费用远高于癌症这类大病[6]。
  • 政策依据: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医保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2001年全国各地医保起付标准基本按照10%左右执行(大约1000元)。与2001相比较,2020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8倍,医保的起付标准大幅度下调90%,起付线仍然维持在20年前的水平。这势必导致医保基金吃紧和透支,如果十四五期间,起付标准每年上调1个百分点至6%,则可以实现重疾全额报销。
  • 2020年全国医保基金支出8165亿元。如果小病少报销20~30%,那么全国医保基金节支部分(超过1000~2000亿元)有可能解决大病超额部分全报销。

保险的本质是投保人相互间的互助共济,基本医疗保险同样如此。生活在小康社会的今天,伸出你的双手,献出你的爱心,携手互助共济,让天下不再有看病贵。

附录:回顾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后早期医疗保障制度的三种形式

劳保医疗制度

依据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建立起来的医疗保障制度,仅适用于国有企业职工。医疗费用由企业承担,实报实销。

公费医疗制度

依据1952年《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单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指示》而建立,仅适用于国家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职工。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实报实销。

合作医疗制度

依据1965年《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而建立,仅适用于农民。医疗经费由农村集体和个人集资筹建,医疗费用报销很少。

这三种医疗保障制度并非医疗保险,而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制度始于1998年12月14日,之后逐渐建立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依据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而建立,它取代了过去的公费医疗制度,适用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医疗经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医疗费用按一定比例报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

根据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而建立,新农合有别于过去的合作医疗。医疗经费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形成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较过去大幅提高。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

始于2007年,适用于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经费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个人缴费为主,政府适度补助为辅的筹资方式。按照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相一致的原则进行医疗费用报销。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简称城乡居民医保)

根据2016年《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经过十年持续推进,2020年首次实现了医保全覆盖。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新三座大山

[2] 国家卫健委: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3] 国家统计局:预期寿命

[4] Zeng H, Chen W, Zheng R, et al. 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during 2003-15: a pooled 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Lancet Glob Health, 2018, 6(5): e555-e567.

[5] 国家统计局: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6]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协和出版社)

文案:颜兵

设计:刘长松

编辑:张春

“图片来源摄图网,版权归摄图网享有”,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