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企业第三季度偿还能力公开赛季已经到来。截至11月2日,据《惠保天下》统计,81家财产保险公司公开了2021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结合上半年数据,各保险企业2021年的业绩趋势已经出现。

整体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已披露数据的81家财产险公司仍维持业务、利润双增态势,不过增速下降明显,其中保险业务收入近1.05万亿元,同比微增0.84%; 净利润424.38亿元,同比增长5.02%。

一些新的行业趋势也值得关注,例如就业务增速而言,人保、太保实现微增,平安则出现了将近10%的负增长;除大地负增长外,其余第二梯队险企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尤其是太平财险、众安在线,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以上;小公司则成两极分化态势,部分机构,尤其是外资险企,业务收入锐减,另外一部分则依然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不过,姜终究是老的辣,从净利润来看,“老三家”利润占比不降反升,超过八成。

业务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

平安财险、小型外资险企狂降;中等体量险企逆势上涨,众安增速超40%

整体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81家财产险公司累计保险业务收入近1.05万亿元,同比微增0.84%。

在不明不暗的市场环境中,不同险企的悲欢并不相同。

从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来看,纳入统计的81家财险公司中,25家险企保险业务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但多达56家的财险公司依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上涨依然是主流趋势。

不过从下表来看,有多达16家公司虽然实现了正增长,但充其量只是算是微增,尚不足5%;同时,也有多达35家公司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16家在10%~20%之间,12家在20%~50%之间,4家达到50%~100%,更有3家险企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长。

先来看业务增速最为“拉胯”的是哪些险企。

业务收入下降最快的是安心财险,很显然,其主要是因为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业务遭叫停,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截至三季度末,其风险综合评级依然是唯一的“D”。

其次是安达保险,由于其股东已经实际控股华泰财险,且不能在中国同时持有两块相同牌照,安达保险将与华泰财险进行合并,这或是其前三季度负增长63.39%的原因所在。

其余负增长达到两位数的险企还包括阳光信保、长江财险、劳合社、国泰财险、富邦财险、安盛天平、三星财险、合众财险、爱和谊、三井住友、史带财险,11家险企中,3家中资险企,其余均为外资险企,包括蚂蚁集团控股的国泰财险,外资财险龙头安盛太平等。宏观经济不景气,且非车险领域竞争加剧,或是导致这些险企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的理由所在。

负增长个位数的共计12家险企,包括平安财险、富德财险、大地财险、泰山财险、泰康在线、中远海运、浙商财险、安华农险、长安责任、鑫安汽车、海峡金桥、东京海上,可以看到,除东京海上一家外资险企外,清一水的中资险企,体量相对较大,巨头平安,第二梯队的大地等,也都在此列,车险综改导致的车险保费收入下滑,毫无疑问就是这些以车险业务为主的险企业务增速下注最主要的原因。

再来看看是哪些险企在逆势增长。

21家险企增速为个位数,甚至是1%以内的微增。

头部公司多在此列,除平安财险出现9.17%的负增长外,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前三季度保险业务均实现微增,分别同比增长0.51%、2.84%。

第二梯队险企也多在此列,例如保险业务收入超300亿大关的国寿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大地财险、阳光财险4家险企中,除大地财险负增长外,其余3家同比增速分别为4.36%、7.57%、8.42%。

规模破百亿,且增速达到两位数的还包括太平财险、众安在线2家险企,保险业务收入以及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49.14亿元,15.48%;158.03亿元,41.76%,这显示车险综改下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第二梯队险企正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余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的险企则均多为小型险企,基数低是其增速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中规模超过50亿元的仅有紫金财险、英大泰和、国元农险、国任财险。

增速破百的3家险企分别为汇友相互、黄河财险、现代财险。

姜还是老的辣

“老三家”贡献行业八成利润,27家中小财险公司合计亏损21亿元

尽管巨头险企业务增速均表现不佳,人保、太保微增,平安负增长接近10%,但从利润的角度来看,巨头险企依然是行业的柱石。

2021年前三季度,81家财产险公司累计净利润424.38亿元,同比增长5.02%。其中,54家财险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达67%,27家财险公司出现亏损,累计亏损达21亿元。

其中,老三家净利润合计376.48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超过57亿元,在全部利润中占比达到83.32%,也就是说,老三家贡献了行业8成的净利润,若剔除老三家,整个财险行业净利润仅有75.38亿元。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老三家的净利润表现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三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84%、20.05%、28.24%,不过仍然不及2019年同期,其主要因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及部分险企在车险综改前夕抢占市场等因素,导致2020年整体利润基数较低。

事实上,2021年财险业面对车险综合改革深化、自然灾害等因素,财险公司的车险与非车险业务双双承压。其中人保财险前三季度车险保费1830亿元,同比下降8%,承保利润47亿元,同比下降33%。同时,受暴雨等灾害影响,人保财险农险业务赔付增加,致使非车险业务承保亏损,前三季度非车险业务承保利润亏损15亿元。

而在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排名前十的财险公司中,只有英大财险、国寿财险、阳光财险、华泰财险实现利润负增长,其中国寿财险净利润增速下滑78.59%,而其余6家险企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排名在第五的险企众安在线不仅业务收入增速高,利润增速也达到了37.2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盈利的险企占大多数,但不同险企之间的差异依旧巨大,例如在盈利的54家财险公司中,33家公司净利润都在1亿元以下,占比60%,而除老三家外,没有其他险企净利润超过10亿元。

从亏损机构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共27家财险公司亏损,占比31%。3家亏损最多的财险公司亏损额度均超过亿元.其中,渤海财险以亏损3亿元居倒数第一。经查询年报发现,渤海财险自成立以来,仅在2009年、2015年以及2020年实现盈利,其他年份均在亏损。其中,占比较大的车险一直是拖累渤海财险整体业绩的主要业务。2017-2020年车险承保亏损分别为3.1亿元、2.37亿元、4.5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二季度渤海财险获股东增资补血后,才将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100%边缘拉升至123%。

而多年亏损的泰康在线终于实现盈利,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0.16亿元,较2020年亏损5亿元相比,实现转亏为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