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印花,万物复苏。在下府村蔬菜种植基地,新辣椒开花,树枝变长,农户们忙着摆架子固定。(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蔬菜、蔬菜、蔬菜、蔬菜、蔬菜)不远的地方,安康村绣球花扶贫项目刚刚种植花卉,运到广州,使群众偏离了特色治理的道路。黄土背天”的农耕生产,逐渐转变为多样化和特色化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变得更加广阔,农民钱包膨胀,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这些喜人的变化,都与仁化县实行脱贫攻坚,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密不可分。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仁化县委、县政府突出抓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加快发展扶贫产业,变“输血”为“造血”。该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提升乡村产业富民兴村带动作用,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为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支撑,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如今,越来越多的产业扶贫项目在仁化遍地开花,在新一年的春雨滋润中吐出新绿,绽放致富之花。

绿色蔬菜打开致富之门

3月的仁化,春雨洋洋洒洒滋润着万物。从韶关市区往仁化县,沿着省道246线,在靠近董塘镇的地方,很多人都会留意到右侧农田里一个连着一个的大棚。这些外表看不出特别的大棚里,其实已经种满了瓜果蔬菜,这里便是董塘镇河富村扶贫共建蔬菜种植基地。

据仁化县委农办副主任梁峰介绍,这片占地约32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是由韶关丹霞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建。“仁化山水良田多,但是像河富村这样连片且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却并不多,这里距离犁市高速路口开车15分钟左右,十分便利。”梁峰告诉记者,2017年,依托得天独厚生态环境和便利交通优势,在挂点帮扶单位的倾情帮扶下,河富村联合韶关丹霞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这个现代化优质果蔬扶贫共建种植基地,并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

村民在董塘镇河富村扶贫共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蔬菜。 冯兆宇 摄

“我现在在村门口的扶贫共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蔬菜,收入不错,又可以照顾家庭,挺好的!”河富村贫困户黄忠婷开心地说。据了解,该基地于2017年8月开始搭建以来,每天平均用工在60人以上,公司优先安排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和吸纳附近村民到基地长期务工,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按照一批菜生长期两个月,聘用劳务用工40天,按80元/天工资计,贫困户到菜场务工人均可增收3200元/批菜。此外,该基地还通过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种植技术,以贫困户认领承包地种菜等方式,打造“短、平、快”的特色蔬菜扶贫产业。

今年46岁的邓声裕既是蔬菜种植基地日常工作负责人,也是河富村小组大井村的村长。他告诉记者,由于种植基地方面解决了生产成本、技术、销售等方面的难题,农户们热情很高,目前,该基地已成功种植两批蔬菜和一批花生,第一批100亩松花菜就带动了河富村民领种了菜地105亩(其中贫困户10户,领种62亩),第二批邵菜有6户贫困户领种50多亩,每户纯收入近7000元。去年上半年,基地顺利实施168亩连片花生种植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已完成30亩辣椒种植,建成46亩高标准大棚并投入使用。

黄忠婷之前也在基地认领了五亩的松花菜,种了两个月大概就有6668元收入。由于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就没有继续认领菜地种植了,但工作之余也来基地打散工。“现在我主要做清洁工,有空的话就在家门口打打散工。平时我每天只来半天,一个月下来也能领到1000多块钱。”谈到工作之余到基地打散工的事,黄忠婷感觉挺满意。如今,在董塘镇政府的帮助下,蔬菜种植基地还按人均4000元统筹河富村贫困户到户资金82.8万元入股,每年按8%的纯利润计算,可收益6.624万元,每个贫困人口可获得每年分红320元,分红期限持续5年,真正用实实在在的政策帮助贫困户实现再就业,达到早日脱贫目标。

红色安岗绽放致富之花

在仁化县董塘镇安岗村村外不远的农田,去年刚引进广州市沐美绿化有限公司的“绣球商品盆栽”项目规模已初步成型。偌大的大棚里摆放着不少花苗,但因为刚往广州发了一批货,棚里绽放的绣球花不多。“绣球花属于草本,生产周期比较快,当年生产就可出花,一般通过冰库控制住花期,这次我们发往广州的第一批绣球花大概有10万盆,根据品相大小,每盆均价在20-30元。”该绣球花基地销售邓晓军告诉记者。由于绣球花观赏性高,目前国内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广东市场,韶关紧邻珠三角,对比云南产区具有运输优势,因此销路不愁。

工作人员讲解种植技术。 卢剑峰 摄

据仁化县委农办副主任梁峰介绍,董塘镇安岗村绣球花项目总投资1000多万元,其中安岗村统筹扶贫资金投资128万元,目前已经在安岗贫困村流转土地66亩,建设42亩温室大棚,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多万元。董塘镇安岗村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第一产业“绣球盆栽生产”,结合第二产业“绣球花鲜切花、永生花和干花加工生产”,以及第三产业“绣球花销售和绣球花主题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致力打造一个生态型、特色型、服务型、效益型的现代农业扶贫示范点。该村贫困户可通过集体收入、入股分红以及务工来增加收入。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安排40个贫困户务工,按照合同的约定,每年可为每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606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万元。目前,2018年分红收益已发放到村集体及贫困户,基地为46名贫困户发放务工工资共计23万元,小小的绣球花俨然成为安岗村的“致富之花”。

工作人员正在大棚里整理绣球花盆栽。 卢剑锋 摄

安岗村是红色村,在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陈毅、阮啸仙、蔡卓文等,曾在这里组织领导了震撼粤湘赣的仁化暴动、华阳寨保卫战、双峰寨持久战和澌溪山游击战。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该村着力修复了一批革命遗址,计划今年内完成红色审计教育基地建设。董塘镇安岗村驻村第一书记雷禹民说:“结合安岗村红色文化,拟以绣球花作为安岗村村花,引导安岗村村民发展绣球特色产业,形成集绣球花生产、销售和绣球花主题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将安岗村打造成为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和乡村休闲旅游三产联合示范地,为贫困户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金色“阳光”照耀致富之路

与安岗村绣球花种植基地、河富村扶贫共建蔬菜种植基地不同,今年初,位于凡口冶炼厂附近的仁化县董塘镇100MW集中式光伏扶贫与土壤改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以及丹霞街道岭田村、长江镇学堂垇、董塘镇董联村等贫困村的光伏发电站先后发放收益分红资金,仅项目分红就惠及仁化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219户、9251人,户均分红超过1000元,并已全部兑付到位,给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送上了“大红包”。

图为董塘镇红星村光伏扶贫电站。 冯兆宇 摄

当签领到2018年全年“阳光收入”时,贫困户们喜笑颜开,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这个扶贫项目好,不用自己操心,每年就有稳定分红收入,基本生活就有保障啦!”岭田村贫困户谭崇生对这份意外收入感动不已。

光伏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是将扶贫由“输血”转为“造血”的创新工程,是帮扶贫困人口兜底脱贫的惠民工程,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又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2015年,仁化县依托虎门仁化对口帮扶指挥部中介招商作用,引进阳光电源股份公司入驻。长江镇学堂垇、董塘镇董联村、黄坑镇黄坑及下营等贫困村利用帮扶单位扶贫资金,发展光伏产业项目,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逾100兆瓦。根据贫困群众意愿,全县统筹扶贫资金4774万元,委托仁化县锦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入股金裕新能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仁化县董塘镇100MW集中式光伏扶贫与土壤改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打造了广东省最大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项目兼具光伏扶贫与土壤改良综合利用于一体,既能拓宽贫困村集体收入来源,支持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又密切了当地群众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了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该项目从2018年3月起至2018年底,共产生了300多万元的分红,全部都分给了仁化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后,预计每年税后可得收益约1000万元,分配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年均可增收超过1000元。

“这个项目作为省、市重点项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示范项目建设的前期,仁化县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分析评估,并由阳光电源股份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合作,在凡口矿周边先行对35亩污染耕地进行土壤修复种植试验。”梁峰告诉记者。下一步,该项目将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运营,计划在已建设发电板的土地上种植喜荫花卉盆栽,逐步修复还原近2000亩被污染场地。并通过发展多一项产业,吸引当地贫困户就地转移就业,为贫困户增加稳定收入。

脱贫攻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河富村、安岗村、岭田村等只是仁化产业扶贫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了摘“穷帽”、拔“穷根”,仁化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全力实施“一三九”发展战略,全县上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扶贫项目遍地开花,全县共确立产业扶贫项目966个,涵盖全县33个省定贫困村及81个分散村。围绕贡柑种植打造了黄坑贡柑特色小镇、围绕沙田柚种植打造了长坝休闲观光旅游业、围绕茶叶种植打造了红山特色茶产业镇、围绕蔬菜种植打造了董塘镇河富产业帮扶基地、围绕鸭稻米种植打造了扶溪镇鸭稻共作生态农业项目……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219户、9251人,其中33个省定贫困村有贫困户1432户、4513人,通过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2016年完成脱贫1335户、2807人,2017年完成脱贫974户、3368人。

如今,在广阔的仁化大地,已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良好格局。(韶关市扶贫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