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韩璐编辑/陈晓平

2020年11月,49岁的陈玉庆被诊断为不幸的骨髓癌,居住在洛阳,参加了市中心居民医疗保险。据治疗推算,陈玉手术和化疗、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了110万韩元。其中医疗保险目录内住院费60万韩元,恶性肿瘤特定药品费50万韩元。

好在,2020年9月,豫健保·洛阳版推出时,她便投保了。

这款年付费59元的保险,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也无需体检,只要是当地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含新农合)参保人,且为在保状态就可投保。其保额是医保目录内住院医疗费用、恶性肿瘤院外特定药品费用各100万元。

根据理赔规则,豫健保将为陈玉赔付46.7万元的医保内住院金额,以及37.5万元特定用药费用,个人只用承担25.8万元。

陈玉是惠民保赔付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投保这类低保费、高保额的产品,银保监会将其称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补充保险,这是新流行的一种健康保险业态。

美团互助将于1月底关停,对比网络互助产品的黯淡,惠民保的崛起异常迅速。截至2020年底,全国上线“惠民保”产品超90款,上线城市超230个,参保人数超3000万。

这款保险新品,究竟有何特殊,又为何在过去一年爆发?

现象级产品

惠民保雏形起始于6年前。

2015年,深圳尝试城市定制商业医疗保险。由于城乡/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透支压力逐年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外,一直有政策性医疗保险产品在做“二次支撑”,比如税优健康险、大病保险、个账健康险等,城市定制社保补充医疗险则是一个融合模式。

其后,南京、广州等地陆续推出类似产品,险企也相继布局。

2016年,平安健康险内部成立“创新中心”,惠民保就是该创新中心的重点业务,2018年底,其在南京推出“惠民健康保”,两个月时间,超过40万南京市民投保。

2019年12月,“广州惠民保”推出,引入高额特药保障,一个月内67万人参保。

惠民保成为现象级产品,还是在2020年。

平安健康险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21CBR》记者,惠民保去年爆发“在预料之内”,有着重要的政策背景。

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要全面建设以基本医疗为主体,大病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体系,促进了产品遍地开花。

从产品来看,惠民保均一费率、百元以内、百万保额、放宽年龄/职业限制等特点,降低了投保门槛,只以参保医保为前提,全面拓展了覆盖人群,是真正“人人保得上、人人保得起”的产品。

于政府部门而言,惠民保落地了深化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创新尝试,通过商业化的方式升级民众医疗保障,减轻因重大疾病带来的巨大压力,进一步提高民众对于医保和商保的认知。

由于涉及特药服务、营销等环节,惠民保纳入了众多第三方平台,例如特药服务商、健康管理机构、流量平台等,连接起药品、服务、技术的资源和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能与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形成产品服务整合闭环。

这样一个用户需要、各方获益的产品,“火”几乎是注定的。

低价高保障

惠民保的第一印记就是“便宜”。

《21CBR》记者不完全统计,惠民保价格普遍在百元左右,部分城市更是低至49元/年,保障责任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

“低价高保障”的产品配置,让人想到一度风靡的“百万医疗险”,其价格在200-300元左右,保额可高达100万-600万元,凭借“便宜到难以置信”,成为家喻户晓的爆款产品。

然而,两者有明显差异。

平安健康险负责人解释道,惠民保本质是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在城乡居民大病基础上,增加了重大疾病报销和特药增值服务,提高了赔付比例;在百万医疗险基础上,其删除或降低了住院自费项目,保留了百万保额。

惠民保的基础保障可总结为“两高一低”:保额高、报销比例高、投保门槛低。

目前可见的保障方案,几乎都不排除儿童、高龄老人甚至带病体,唯一的硬性条件是基本医保参保人,且全年龄段统一价格,即便有分层,最高金额也不超200元。

惠民保多数产品基本限定销售时间,销售期一截止就意味着停止承保。

那么,一份惠民保产品,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微保负责人向《21CBR》记者介绍,这类产品的大前提是“局(医保局)方主导、市场参与”。

惠民保产品需要各地医保局大数据的支撑,保险公司会针对该城市/地区大量的疾病与医疗费用的数据进行分析,精算定价且动态调整保费。

加上第三方渠道、互联网平台等共同加入,共同把大数据算法和技术应用到营销、风险控制及理赔的层层环节,提升公众的信任度。

理赔工作主要由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人保财险等承保公司负责。

以“淄博齐惠保”为例,这款产品的年付金额为99元,可获得最高200万元保障,由淄博市医疗保障局、淄博银保监分居以及12家保险公司共同推出。

参与该产品设计的李宏告诉《21CBR》记者,惠民保讲究“一城一策”。

在“淄博模式”中,大量调研均由当地医疗保障局指导完成,根据当地居民健康情况、医疗支出、医保理赔等数据,再结合当地基本医保的参保情况,定制保险。

“淄博政府和医保局亲自参与了产品的前期调研与设计,尤其定价上,在淄博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7万户、15.9万人,我们原本担心99元的定价会太贵,在市民调研时,价格完全能接受。”李宏说。

“齐惠保”推出后,淄博当地政府主动开放了官微、户外荧幕等线上线下渠道,发动各区县宣传推广,从传统刷墙到线上村长App,自上而下进行推送。“淄博齐惠保”最终参保人数达121.36万,每4个可参保的淄博人中,就有1人投保,首年参保率高达28.32%。

寻找最优解

李宏认为,对于患者来说,当前社保目录涵盖的药品仅占总药品数目的1.4%,若仅依靠基础医保,无法破解“看病贵”的难题,罹患重疾时尤其如此。

“惠民保的推行,可以缓解基础医保的压力,对于居民来说,几乎是不限年龄、不限健康状况,既往病症限制也很少,投保后可以覆盖医保外的高昂医疗费用。”李宏说。

惠民保固然“实惠”,只是,对保险公司来说,这门生意暂时不怎么划算。

一位大型险资风控部负责人告诉《21CBR》记者,从产品定价看,惠民保几乎不可能带来收益,保险公司愿意投入精力和成本,配合政府搭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商业上,是将惠民保看作获客渠道,用户投保后有机会进行二次开发和转化,成为更多保险产品的客户。

平安健康险业务负责人直言,如果将“收益”与“利润”画等号的话,惠民保的确很难带来收益。

“这是一种惠民型的补充医疗产品,以‘保本微利’作为运营准则。部分参保率较低的项目不仅没利润,甚至会出现微亏的情况。”他这样说道。

目前,初生的惠民保还有诸多难点尚未攻克,没有经历理赔周期的考验,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各地参保率。接下来,也更细化风险人群、实现差异费率,避免逆选择的发生,还要关注政策发展,配合政策调整产品。

“在一些城市,缺乏地方政府明确有力的支持,产品就缺乏公信力,有些地区缺少详尽数据,对定价分析也造成一定难度。”平安健康险业务负责人说。

惠民保的商业模式仍在持续在变化中,在定价、保障范围、赔付责任、健康服务等方面均有提升空间,多方正力图寻求一个最优解,比如,惠民保的操作,正逐步从单一保险公司向共同体或保险共同体演进。

“淄博模式”中,在当地医保局支持下,微保采用“共保体”模式,联合12家保险公司,建立了风险分摊机制。

同时,保障责任由“自付+特药”向“自付+自费+特药”升级,保障范围在不断扩大,基本医保的补充功能日益增强,而健康服务也会越来越丰富,会慢慢加入从特药配送到线上问诊、慢病管理等增值服务。

未来,惠民保险与医疗、健康管理产业的深度结合,预计将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陈玉、李宏为化名 题图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