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6 20336012

在SMZDM差不多两年了,每天没事浏览一遍也成了习惯。去年618期间举行了大型众筹活动,投入了很多积分和金币,可惜什么都没有得到。最近,随着大众测试规则的改变,我更多地参与了申请各种丰富产品的测试活动,最后遇到了心仪和熟悉的蓝光刻录机产品华硕BW-12D1S-U,仔细记载了大众测试计划后,我也申请了成功。流着眼泪,首先要感谢SMZDM的信任和华硕给我的机会。(大卫亚设)。

作为数字爱好者,接触光存储已有10多年,此后有幸参与了著名光存储技术论坛CDBest的交流和管理。这段时间交出的古典装备和媒体数不胜数。近年来,随着硬盘和闪存价格的大幅下降,光盘逐渐成为主流市长/市场,特别是蓝光设备诞生以来高端出产的万物,至今还没有看到普遍化的趋势。随着市场萎缩,众多风云企业退出了全国。标准制定者索尼收购了与NEC的合资企业Optiarc,但随后随着品牌战略的调整,完全退出了计算机用光盘驱动器的制造和销售,集中在音频和视频娱乐领域。松下,另一家视频娱乐领域巨头OEM蓝光驱动器市场的最大供应商之一,目前完全退出了半高(平台5.25驱动器)光驱的制造,只做超薄型(笔记本电脑超薄驱动器)的超薄外形。今天蓝光市场由LG(HLDS)占据OEM份额的一半,其次是大溪光存储巨头Lite-on。在零售市场上,日本先锋口碑最高,DVD-R标准的创始人之一Pioneer从DVDRW时代开始就成为高性能、可靠的代名词之一,以出色的质量和可靠的性能,与同时代以专业录音闻名的Plextor相比,可以玩得少得多,并以丰富的功能和质量测试而闻名的Benq等品牌。(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BD时代,对手减少,几乎成为小众市场上追求性能的唯一选择。

说了那么多,你们肯定觉得奇怪。明明今天大众测试是华硕的产品,为什么要扯那么多先锋?事实上,一些高级用户可能会发现,从DVDRW时代开始,华硕光存储设备就在和先锋不断理发。(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STONSUS)例如,当时Asus非常畅销的第二代DVD刻录全能王DRW-1608P2S和1608P3S分别相当于先锋的DVR-110和DVR-111,硬件基本一致,固件可以相互刷,同时成就了一代经典。之后,随着先锋以前的工厂和DVDRW业务的逐步外包,华硕的后续DVDRW产品也有不同的系谱,从1612BL开始的B系列半高机型大多粘贴Liteon的相应型号,而D系列产品(如22D1S)大多来自LG相关型号。那么,今天我们测试的这款BW-12D1S-U到底是什么出身呢?我很高兴地告诉你先锋又回来了。有图片可以从光驱的固件信息中证明这是先锋出的产品。先锋嫡系光驱用DVR闪存工具也能很好地识别这款BW-12D1S-U,这是先锋系血统的最佳证明。

那么,这台机器究竟是先锋哪一代的机器呢?于是房东又开始在线索上追查。

从Asus的官方信息和相关IT信息网站查询可以看出,BW-12D1S-U实际上早在2011年就已经发布,从最初的固件版本号E101、国外专业论坛的myce相关资料来看,应该是同一时代的先锋主流型号BDR-206(S06)的复制型号。这次收到的这个BW-12D1S-U外壳上显示的生产日期是2015,固件版本是E401。相关先锋OEM原型BDR-206已经停产,因此新生产的产品将无法供应。但是录音软件Imgburn再次公开了支持BDXL规范的蓝光刻录机的信息。

但实际上,先锋BDR-206本身不支持BDXL规范。第一台支持BDXL规范的蓝光刻录机是6X的BDR-206M,是非主流型号,是BDR-206之后发布的新的规范支持型号,与BDR-206不同。从BDR-207(S07)一代开始,BDXL已成为主流型号支持规范,因此可以认为,目前新版本的BW-12D1S-U至少是先锋BDR-207以后的型号。目前先锋主流机型已经达到16X的BDR-S09(209)一代,前12X的205/206/207和15X的BDR-S08(208)相继停产,因此不能排除使用更新的先锋高速机型进行固件限制的方式,当然目前BW-。

正确识别SONY的BD-RE XL空盘,与207及未更新1.40版本固件的S08情况类似,这点后文会再详细叙述。所以综上判断,这台BW-12D1S-U贴牌自先锋BDR-207(S07)的可能性最大。在此先给各位用户一个忠告,切勿随意下载该型号刻录机的固件进行升级,因为同一个型号对应了不同的硬件版本,刷错固件会导致机器无法正常工作。虽然对厂商这种不换型号的做法有些意见,不过在华硕的支持网站搜索后发现官方也并没有放出任何该型号的固件升级程序下载,看来官方也有认识到这个潜在的可能会造成问题的可能性。

那么在搞清楚BW-12D1S-U的前世今生之后,就开始常规的开箱及测试环节吧。

记得众测产品是在确认信息后过了一个周末就收到了,静静地躺在前台的收件区。SMZDM御用的顺丰,字迹娟秀的快递单,一切都看过很多次的众测报告的开头差不多。。。等一下,怎么没有值得买的御用封箱带?感觉不是亲生的。。。

迫不及待地开箱后,用气泡纸好好包裹着的刻录机就在那里了,看得出来小编包得很用心,再次感谢。其实光驱是相当精密的机械设备,尤其是蓝光光盘的轨距已经到了0.32μm的标准,光头和定位组件受到颠簸影响只要有轻微的移位,轻则读写功能变差,重则盘毁机亡。

不得不说,华硕在产品设计上还有颇有建树的,BW-12D1S-U的外箱采用全黑的底色,大幅的产品写真,突出了规格和接口的配置,包括支持的解码格式及产品获奖情况等,让人感觉这是一款专业的产品。

打开外箱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张众测说明,详细列举了各种注意事项及要求。但是,为什么没有小编的亲笔签名阿?

刻录机主体又是一层软发泡纸包裹,应该是为了防止抛光的表面有磕碰划伤吧。

褪去层层包裹后本体终于出现了,独居匠心的切角线条和一颗类似钻石切割设计的LED设计让产品本身多了一点时尚的感觉,使得原本冷冰冰的IT设备变成更生活化。而完全抛光的前面板以及简洁的Logo设计则使得产品更显得精致。

底面使用类似的设计,四角安装了横置时需要用到的橡胶脚垫,对稳定机器和降低噪音应该会有不小的帮助。而标签上则可以看到,这台机器是2015年2月才生产的,但这和之前该型号目前为先锋BDR-207的克隆型号的推断并不矛盾,因为标签只能说明这是在2月份完成组装并出厂的而已。

再看后侧,接口是标准的USB 3.0 Type A的接口,相对于Type B来说,虽然Type A并不常见而且体积较大,但是其连接稳定性最好,所以对于这种不经常移动的桌面设备来说就十分合适了,而开关则是相对不太常见的左右拨动键。另外还有各种工业标准的标识及显眼黄色的激光产品危险警告。

除了主机外,盒子里还附带了必要的各种附件,相关说明,软件光盘及质保书。不过却并没有看到之前其他网站评测时所提到的红蓝3D眼镜,在包装和说明的附件列表种也没有找到,可能是后续版本已取消这个配置,毕竟红蓝3D基本属于积累的存在。

简单介绍一下各个附件,首先是电源适配器和电源线。电源适配器十分小巧,正面有蓝色LED的电源显示,电源接口是标准的空心圆柱2针的设计,由业内首屈一指的台达代工制造。标签显示了该电源由业内首屈一指的台达代工制造,100V-240V宽幅电压支持,12V/3A的单路输出则说明了刻录机需要的另外一路5V供电是由外置盒内部的电源转换芯片来实现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4针的外置电源可能造成的插错导致短路的情况。电源线则是标准的国标2眼,还贴心地配置了尼龙捆绑带,在主体的电源接口端同样也有提供。

然后是数据线,一头是标准的USB3.0 Type B,供连接电脑接口,另外一头是之前提到的USB3.0 Type A,连接刻录机端使用。虽然没有屏蔽磁环等奢华的配置,但是线材还是比较长,较粗且柔软,应该能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求。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竖置用的底座,这个附件可以说是产品的点睛之笔,不规则的棱角外形十分契合机器主体的设计风格,与机器底部的凹槽插紧后就能十分稳当地把主题树立起来放置了,其实用过半高外置光驱的人都知道,横向放置需要占用很大的桌面面积,特别是连接笔记本时受到接口方向的限制,很可能会对使用鼠标或连接其他设备产生影响,而竖置则能很好地节约桌面空间,并能相对减少机器震动带来的桌面共振现象。底座还在一侧的挡板上还清晰标注了该型号主要支持的各种规格及速度,很好地补充了设计中需要表现的信息。

Duang~Duang~Duang,合体成功,是不是比横置时更多了点感觉呢?

虽然这已是完成体,但是还是需要通电状态才是这台机器最美的时刻,LED的幽幽蓝光从晶莹的一角透出,和机器整体硬朗的线条感浑然一体,并且与同样是蓝色的读写灯及电源指示灯相映成趣,似乎是在强调这是一台有设计感的蓝光机的这个事实。而三角形状的LED亮灯上Ice on Fire的标识又给产品增添了神秘的气息。

到这里,开箱及外观设计的部分就告一段落了。可以看出来,华硕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颇花了一番心思,独特的外形及LED部分的设计,加上竖置底座的配置,使得产品和市面上的其他产品相比显得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有强烈的华硕元素的设计感包含在内。而精致的细节和丰富的配件,则让产品可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所以对于这台BW-12D1S-U的总体设计,我十分欣赏,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基本上可以给到9.5的高分了。

接着就是产品测试的部分了,先简单介绍一下测试平台。由于条件限制及还原外置应用环境的考虑,本次测试都是在2台笔记本电脑上完成的,分别如下:

Windows平台: SONY VAIO PRO 13, Haswell平台, i5-4200U/ 4GB DDR3/ 128G PCI-E SSD/ USB3.0*2。 系统为Windows 8.1, 刻录软件为Imgburn 2.5.8, 测试软件为Opti Drive Control 1.70。

Mac平台: Macbook Pro Retina 13, Ivy Bridge平台,i5-3210M/ 8GB DDR3/ 256G SATA SSD/ USB3.0*2。 系统为OS X Yosemite 10.3.3, 使用系统集成的刻录功能完成刻录。

以下大部分测试环节均在Windows平台上完成,Mac平台仅在最后进行OS X系统刻录兼容性的测试。

第一部分,BD-R读写测试

第1张,TDK 6X BD-R,10P布丁桶装,台湾产。

MID为CMCMAGBA5,台湾中环代工,12D1S给予了最高的12X的超速认证。

使用Imgburn刻录,选择最高速,为保证完整测试,尽可能填满光盘容量。

顺利完成,5X起步,CAV方式最终提速至12X,耗时11分30秒。

读取曲线平滑,一样的5-12X CAV方式。刻录成功

第2张,还是TDK 6X BD-R,改用标称的6X来刻录。

P-CAV方式顺利完成,5X起步很快就提升到预设的6X,然后之后一直是CLV的方式直到结束,耗时16分12秒。可以发现,6X刻录的情况下,CPU占用和缓存稳定都要比12X好得多,虽然USB3.0的带宽足够满足最高12X刻录的需求,但是在同时进行多任务其他操作的情况下,为了刻录稳定及成功率考虑,可以选择稍微低一点的速度,

读取曲线不知道为何2个起伏,可能是手碰到盘面有印记的原因,但是总体读取没有问题。

第3张,Maxell 4X BD-R,10P布丁桶装,台湾产。

MID为RITEKBR2,台湾铼德代工生产,12D1S给予了10X的认证。插句题外话,市面上常见的所谓Ritek 10X蓝光盘其实也是这货,品质还不如为Maxell代工的却敢标称自己是10X,要知道目前蓝光组织认证的最高速度的盘也就是6X,所以只能给它呵呵两个字了。。。

P-CAV方式完成,5X-10X,耗时11分44秒,提速到10X后CPU占用率有明显提高。

读取曲线十分平滑,2-12X。虽然铼德盘的测试成绩一直比较一般,但是读取性能却是有口皆碑,也算是从CD-R时代就开始延续的一个传统吧。

第4张,继续用铼德代工的Maxell 4X,使用8X刻录。

还是P-CAV方式完成,5-8X提速,耗时12分59秒,和10X比相差不到2分钟。可能是同时在进行一点下载操作,所以CPU资源占用波动比较大。

读取一样还是十分顺利,赞一个。

第5张,Verbatim BD-R 2X Type LTH,10P布丁桶装,新加坡产。

MID为VERBATIMw,12D1S没有给超速认证,只有2X。顺便科普一下,BD-R Type LTH是相对于常规Type HTL的新型蓝光盘,使用和DVD-R类似的AZO偶氮有机染料替代Type HTL使用的相变合金材料(所有可擦写光盘,如CD-RW/ DVD-RW/ DVD+RW等均使用类似材料)制造记录层,主要由光盘巨头三菱威宝(MKM)以及太阳诱电研发推广,以期实现降低成本扩大产品市场的愿景。可惜事与愿违,LTH诞生数年来,价格比起HTL并没有明显优势,而在刻录速度和兼容性方面则有明显劣势,众多较老型号的BD刻录机及播放器并不能很好地兼容LTH蓝光盘,而大部分刻录机也没有给LTH盘超速的策略,虽然Type LTH的盘目前一样最高有6X的盘,但由于没有超速认证,所以大部分只能以2X-6X的原始速度使用,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购买。

2X CLV方式完成,耗时长达47分11秒,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拥有第一台蓝光刻录机松下SW-5582时刻每张盘都是2X的感觉,开始刻了可以去吃个饭洗个澡再上个厕所,回来正好差不多刻完。。。

读取很顺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高的读取速度也只有8X,LTH的兼容劣势可见一斑。

第6张,Maxell BD-RE DL 2X, 双层50G,散装YLJ,日本产。

从MID获知为TDK代工生产,支持的刻写速度当然是标称的2X。

可能由于盘片本身是YLJ的缘故,虽然刻录的时候显示没问题,但是读取换层点附近的区域失败,读取曲线比较奇怪。USB3.0接口使得突发速率高达67.5MB/s,完全可以满足12X蓝光读写要求的54MB/s的数据传输速率。

常规BD-R读写部分暂时到这里,由于事先准备的BD-RE DL用来抓镜像再刻录的原盘镜像文件损坏无法读取,所以暂时没法进行DL盘的读写测试了,容后有机会再补上。总结一下这部分的测试,使用的都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光盘,12D1S对各种光盘的兼容性不错,读写能力出色,也提供了比较宽松的超速策略,用户可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速度来刻录。

第二部分,BDXL验证测试

如前文所述,这台12D1S是支持BDXL规格的。BDXL是SONY,松下,夏普等多家厂商新发布的多层蓝光标准,把蓝光盘的容量从本来单层25G双层50G一下子提升到了三层100G四层128G的水准,目前三层100G有BD-R TL和BD-R TL产品,而4层128G则以压制盘为主。接下来开始验证12D1S对于BDXL的支持度究竟怎么样?

第1张,SHARP BD-R TL 4X,3层100G容量,单片厚盒装,日本产。

这张盘之前使用先锋超薄外置蓝光刻录机BDR-XD04C刻录,而12D1S很好地识别了,可以看到支持的刻录速度最高到8X的超速认证。由于ODC软件支持的限制,读取曲线无法正常显示,经过测试读取是完成没有问题的。

第2张,SONY BD-RE TL 2X,3层100G可擦写,5片薄盒装,日本产。

在BDXL标准诞生之初,BD-R TL只有TDK一家在做,各家的产品基本都是贴牌TDK的,而BD-RE TL则有且仅有松下的一种产品,售价高达9980日元一张,按照当时的汇率要接近700元,堪比最新蓝光刻录机的价格。

而后索尼大法居然一反常规地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出了自有MID SONYET2的BD-RE XL产品,单张价格2000日元,5片装仅7000日元左右,可谓性价比超高。可惜的是,经过测试,当时市面上主流的BDXL机器中,LG的相关型号BH14可以很好滴兼容次盘,而作为蓝光驱动器业界领袖的先锋主流型号S08居然无法识别该刻录盘,让人唏嘘,直到近半年后,先锋推出了S08/208系刻录机的1.40版固件才提供了该盘的支持。而之前的机器由于没有更新固件则无法刻录该盘,但可以正常读取已刻录完成的盘片。

很可惜,经过测试,12D1S无法识别该空盘,状况和1.30版之前固件的S08类似。然后放入一张使用1.40版固件先锋BDR-S08XLB刻录的盘试试吧。。。

很顺利地识别了,读盘情况良好。不过刻录速度这边显然存在识别错误,目前BD-RE无论是单层双层还是三层一律只有2X且没有超速认证,唯一不寻常的是部分LG的蓝光刻录机可以以奇怪的2.4X来完成刻录。

由于手头没有新的BD-R TL 100G光盘了,写测试暂时无法进行。经过这部分测试可以得知,虽然12D1S对于BDXL规格的支持并不完整,无法识别最新的SONY BD-RE XL光盘,但是读取任何有内容的BDXL盘是没有问题的,而这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

第三部分,DVD/CD读写测试

虽然光盘逐渐趋向小众,但是蓝光毕竟不太普及,偶尔需要经行数据交换及保存的情况下,DVD和CD仍有其用武之地,接下去就经行简单的DVD/CD读写测试。

第1张,三菱樱花DVD-R 16X,25P布丁桶装,台湾产。

MID是经典的MCC 03RG20,三菱威宝自有码,可以看到12D1S给了正常的16X认证,并没有像之前DVDRW时代一样从18X一路超速到了24X。

16X CAV方式顺利刻完,耗时5分48秒,和刻录BD时不同的是,缓存的波动比较大,这可能是不同的缓存机制和刻录方式造成的,

读取顺利,一样最终提速到16X完成。

第2张,三菱樱花DVD+R 16X,25P布丁桶装,台湾产。

MID是国内用户更加熟悉的MCC 004,三菱威宝自有码经典中的经典,一样只有16X认证。

其实在光盘刻录技术的发源地日本,DVD+R一直被作为一种异类看待,市场上大部分都是DVD-R的产品,用户也大都会选择使用DVD-R。而在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DVD+R似乎成为了主流。这应该和DVD+R在制造和刻录上都相对更容易一点有关,大部分非日系的刻录机都对DVD+R支持更好,而小厂也更多地生产DVD+R的产品。

CAV方式6-16X完成,耗时5分56秒,最后16X阶段缓存波动有点大。

读取一样很顺利地完成,6X-16X CAV。

第3张,飞利浦DVD+R DL 8X,10P方盒装,台湾产。

MID为CMC MAG D03,台湾中环代工,12D1S一样没有给到超速认证,最高支持标称的8X。

刻录以Z-CLV的方式进行,换层前提速正常,5X起步,1G不到就提速到了8X。换层后持续一段8X后就降到4X直到结束,暂时还没有弄清楚这是机器本身的策略就是这样的呢,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降速。耗时21分04秒。

读取比较顺利,在换层点附近成功提速到了12X,换层后逐渐下降速度。

第4张,Victor DVD-R DL 8X,10P软袋装,日本产。

MID为TYG11,日本太诱产,支持的刻录速度最高为8X,没有超速认证。

读取十分顺利,最高达到了12X。不过可以看到,即使是一样的USB3.0接口,读写DVD时的突发速率23MB/s远低于BD时的67MB/s,这也是造成刻DVD时缓存波动较大的原因之一。

第5张,Ritek CD-R 52X,50P布丁桶装,江苏昆山产。

Ritek自有盘,虽然品质不如台湾产的,但是昆山产的CD-R也算是国产盘中还堪一用的产品。认证速度只有40X,没有给到最高的48X,有机会会再探究一下是不是只有TY的CD-R才有48X的认证。

CAV方式18-40X完成,刻录的OPC波动十分频繁,耗时3分08秒。

读取曲线则很有意思,近似CAV的阶段性提速,说像Z-CLV也不为过,最高读取速度也没有达到48X。

最后是3种DVD可擦写盘的识别情况,时间关系就不进行读写测试了,CD-RW由于暂时手边没有US/US+规格的24X/32X高速盘,所以也就不测试了。

威宝DVD-RAM 5X,单片厚盒装,日本产,松下代工生产。12D1S正常识别,最高支持5X刻写。

威宝DVD+RW 8X,单片厚盒装,台湾产。三菱威宝自有码MKM A03,正常识别,最高支持8X刻录。

三菱DVD-RW 6X,单片厚盒装,台湾产。三菱威宝自有码MKM 01RW6X01,识别正常,最高支持6X写入。

简单总结一下12D1S对于DVD/CD的支持就是中规中矩,除了对于12X 高速DVD-RAM和32X US+ CD-RW支持缺失外,基本上都达到了业界承认标准的盘片最高速度,基本令人满意。

第四部分,Mac平台兼容测试

虽然12D1S的规格注明支持的是XP/Vista/Win7等系统,但是因为刻录标准和接口都是通用的,相信在Mac平台下应该也能很好地工作,最后一部分就简单测试一下在Mac平台下的读写情况。

系统正确识别了刻录机,并显示了主要的支持规格。

放入一张TDK BD-RE后,系统正确识别了这是一张BD盘。

再看一下详情,系统支持12D1S刻录功能,并且正确地识别了插入的TDK 2X BD-RE盘片。

使用系统集成的刻录功能测试一下,目前OS X采用千进位制的计算方式,因此可用容量显示的和厂商标示的一致为25GB。

随便拖入一些文件,大约占用了5G左右的空间。

确认光盘名称及刻录速度,然后可以开始刻录。

准备文件,写入引导区。

开始刻录,进度条走得很快,2X写满一张25G蓝光盘大约需要45分钟,由此推算,5G左右的文件将耗时8-10分钟左右。

刻录已经完成,进入验证阶段,也就是通过读取来和原文件进行比对,对于刻录来说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Windows平台的Imgburn软件也默认开启了刻录后验证的功能。

还差一点点了。

顺利完成,光盘内容和刻录文件夹一致。

看看光盘属性,容量5.5GB,已关闭光盘不可继续写入。

由于近些年基本不在Mac平台进行刻录工作,以前常用的Roxio Toast也长久没更新过了,不知道对新的BD驱动器支持如何,因此就不进行其他软件的刻录尝试了。从以上简单的测试可以确认,12D1S在Mac+OS X平台上使用毫无问题,完全可以正常工作。相信在通用USB驱动和相关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在各Linux发行版本及其他更小众的系统下工作应该也不会有困难。

综合以上四部分的测试结果看,华硕BW-12D1S-U是一台相当用心的机器,外形突破常规,结合了时尚的设计元素,给桌面带来了新的亮点,而在各种光盘介质的支持及读写功能上,基本都达到了很好的水准。虽然作为一台发布已经超过4年的机器来说,12X的蓝光支持规格显然稍有落伍,但是考虑到其外置应用的环境以及目前蓝光光盘标准最高实际只有6X的事实,12X已经实现超速一倍,刻录一张25G蓝光盘的时间控制在了12分钟以内,已经相当令人满意了。因为目前无光驱笔记本已逐渐成为主流,而台机也开始越来越少地配置光驱,因此外置刻录机应该还有其需求的市场,希望华硕能加快研发进度,推出更新更好的产品,不要再一台机器卖5年了。另外,这台机器宣传的所谓2D转3D,各种解码等都是靠附带的软件实现的,光驱本身并没有输入接口,无法脱离电脑使用,这对于用户来说就显得意义有限了,不如省下软件的成本提供比零售价999更友好的价格或者其他更加有趣的功能。最后在对于产品的型号上,建议厂商应该更严肃对待,不同的硬件版本使用同一个型号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点在其他品牌其他型号上也都有发现,如果固件升级程序的校验再没有做好的话,很容易造成硬件的损毁,希望厂商在研发的时候能注意到这个问题。

最后,再次感谢SMZDM以及ASUS给予的试用机会,这是一次美妙的体验。也感谢各位值友耐心看完我这么多废话,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期待下次再见。

致尊敬的编辑大人:由于本次测试的篇幅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预想,多花了一点时间来完成,不得已超出了限定的递交时间,还请谅解,欢迎指正,感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