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陷阱关注未成年人。

最近不久的“双十一”中,很多商家推出红包回扣活动,看着长辈们的大购物,中学生小书心都神魂颠倒。这时她收到了“红包回扣,100次200”的信息,痒痒的她决定试试。没想到会掉进骗子的陷阱。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网络接触也非常方便,徐这样的未成年人成为骗子最容易欺骗的对象,兼职刷单、套路回扣、游戏代购等欺骗套路成为了容易欺骗未成年人的“陷阱”。

据中国共青团(简称)中央保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为93.1%,未成年网民中拥有自己网络设备的比例为73.1%。此外,过去6个月没有发生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66.0%。也就是说,34%的未成年人在半年内经历了网络安全事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最近调查发现,在各种网络安全事件中,回扣诈骗、单身诈骗、游戏相关诈骗是未成年人最容易“中招”的三种诈骗。这种“简单粗暴”的容易识别的欺诈往往会让未成年人上钩。很多黑山从业者通过租赁号码、购买号码、伪造支付屏幕截图、特洛伊木马。

红包回扣陷阱:

请发100元还200元好吗?学生充了20万韩元才知道被骗了

“不久前,我在刷抖音(抖音)的时候,有人私信给我加了QQ聊天,后来进入他的QQ空间,看到有红包回扣活动,发了100元,还了200元,我想可以试试,但用积蓄的零花钱给了我100元,结果他还给我200元。”住在天津的中学生小西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说,他怀疑受到了网络诈骗。

小西说,有时候莫名其妙的QQ号会以各种方式添加她,这个QQ号的空间也是声称可以报销的宣传照。(威廉莎士比亚,美国作家)。

新京报蛤再赛者登录小西的QQ,结果发现“鬼少”QQ用户通过一个QQ群发送了临时会话。会话内容是“再生回扣小姐姐?”是。

记者回答“怎么玩”后,“鬼所”马上发来了一张照片,显示“回扣活动,全部秒回”。活动项目从100韩元到999韩元,从999韩元到800韩元,回到了18888韩元。

记者质疑为什么要进行“回扣”活动,不是直接回答“鬼少”,而是发送了35万多韩元的零钱图,说“不缺钱,直接发送”。

记者问“鬼少”,说可以进行微信转账,还可以将记者吸引到刚刚建立的微信“回归李军”中。记者为什么不能直接拿回899元,或者支付10元就能返还20元,对方说:“活动10分钟后结束也可以不玩。”(威廉莎士比亚,美国作家)。

巧的是,10分钟后,另一位用户“诚实回扣”向记者发送朋友申请,并说:“我是福利院的。来参加回扣活动吧?”直接说。“10元归20元”,“不会欺骗学生党”,发送了利润返还成功截图。记者想给他发10块钱的红包,但不是照截图上说的归还,而是要求他继续发更多数额的红包。记者没有回复后,“诚实回扣”黑了小书的QQ号。

对此,天津网安相关人士针对新京报贝壳再赛者,这种欺诈的“技术含量”较低、大部分是反欺诈意识较低的人,表示“首先用伪造的微信转账记录、零钱金额等诱惑受害者,用“活动即将结束”等话营造紧迫感,受害者开始转账的话,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后发现,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进行这种充值回扣诈骗的团队。6月2日,石家庄市公安局在“赵明剑2020”管制专业行动阶段前科记者会”上听到了类似的事例。4月21日,石家庄中学生张某通过手机QQ添加了自称是某明星官方的QQ号,在QQ空间看到了充值充值活动。在对方的诱导下,张某使用母亲的手机陆续充值了20多万韩元后,发现自己被骗了。

石家庄公安局表示,这是今年石市首次发生的针对未成年人的通信事件。专责小组详细梳理了聊天记录和资金流水,发现受害者通过代码扫描转移给嫌疑人,这种收款代码大部分是分布在广东、湖南等地的便利店或网上公众收款代码。专责小组立即前往当地展开侦察工作,成功掌握了3个线下分行拨款团和1个网上拨款团,随后成功抓获了多名犯罪嫌疑人,包括诈骗、洗钱、QQ两虎人号。

兼职刷单陷阱:

用你父亲的手机刷订单,再登录的话,可能已经透支了1万韩元。

贝财经记者发现,兼职刷刷是未成年人、学生党容易上当受骗的另一种欺骗形式。

因为没有生活费的来源,所以只能靠父母给的零花钱生活

想要的东西,当父母不支持一些游戏花费时,不少学生党想过做兼职来赚钱。

网友“一起奇奇怪怪”表示,“这个兼职的客服一开始要我把支付宝的花呗、芝麻信用和流水信息发给他,后来就要我申请支付宝备用金,并通过扫码的方式让我把钱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上,此时我才知道我被骗了。”

对此,贝壳财经记者在网上找到一则与该网友类似的“兼职招募”信息,并以初中生身份与对方联系。当对方得知记者“还在上学,没有支付宝”的时候,立刻教记者如何登录父母的支付宝账号,“用你爸爸的手机和我聊。”

随后,对方反复要求记者在“爸爸的手机上”登录QQ,理由是“你只能用爸爸的支付宝刷单”,刷一单可以获得30元佣金。记者表示已经登录好后,对方发来一个名为“刷单助手”的APK链接要求下载安装。但在下载后即将安装时,记者的手机弹出了病毒风险提示。

“该APK链接很有可能包含木马,安装后支付宝容易发生资金泄露风险。”对此,天津网安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对于此类陌生的APK链接,最好不要轻易点击或下载,即便没有木马,也很有可能存在诱导性的‘钓鱼’界面让用户上当受骗。”

金华日报曾报道过类似的骗局。5月25日下午,义乌14岁女生静静(化名)使用母亲手机在淘宝遭遇诈骗分子发来的支付码诈骗,静静在扫码并填写支付宝账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后,支付宝账户当即被“挤”下线,再次登录还是不成功。过了一会儿,总算登录了支付宝,却发现花呗、借呗都有了透支、借款记录,共计1.1万元,对方把她的QQ也拉黑了。对此,义乌市公安局稠江派出所提醒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牢记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乱扫二维码、不填写重要个人信息、不透露验证码等防骗技巧,防止掉入通讯网络诈骗陷阱。

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兼职刷单陷阱触及普通用户的方式往往是在各大贴吧、论坛发送兼职类“招聘贴”,也有通过租买微信号、QQ号等在各大聊天群“组团轰炸”的。

此前,贝壳财经记者曾接触过微信租售黑产人士,普通用户可以以一天60元的价格出租自己的微信。记者为调查,出租自己的微信后发现,微信会在一天内添加几十个“兼职群”,并在兼职群中使用机器脚本反复发送“兼职活动”的信息,以此吸引用户上钩。

游戏诈骗陷阱:

解除防沉迷、免费送皮肤、点券充值?小心钱没了,账号也没了

除上述通过QQ、微信群组以及短视频私信等方式触达未成年人外,游戏里的骗局是未成年人容易遇到的另一陷阱。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相比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在未成年群体中受众更广。调查显示,各学历段未成年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小学生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达到51.1%;初中和高中生网民分别为61.2%和59.2%;中职学生网民达到71.7%。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点券充值、购买“皮肤”等游戏道具、解除防沉迷等是不少学生党玩家的“刚需”,因此不少骗子针对此进行诈骗。

“学生党”王者荣耀玩家“嘉尔”就曾遇到过此类骗局,“之前搜到过号称可以帮忙解除防沉迷的,我就转了30元过去,此后我收到了一个腾讯发来的恭喜解除防沉迷的邮件,以为成功了,后来发现这个邮箱是高仿的,防沉迷也没有解除。”

“嘉尔”告诉记者,这类骗局还算金额不大的,围绕游戏进行的骗局多种多样,“比如号称免费赠送皮肤,实际上登录账号转移微信零钱的,还有说100元代充300元点券的,这些都容易让没有经验的人上当。”

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官方微信公号就曾发布案例称,4月17日,有10岁儿童使用家长手机在一个游戏交流APP上被人以“认师傅、免费送皮肤”的名义被他人登录了微信账号和密码,并在登录之后转走了绑定银行卡里的8100元。

报告显示,在未成年人遭遇的网络安全事件中,账号密码被盗占19.8%、电脑或手机中病毒占15. 4%、网上诈骗占11.4%,个人信息泄露占6.4%,有66.0%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在过去半年内未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高于整体网民的55.6%。《报告》认为,这可能因为未成年网民相比成年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机会少,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低;以及未成年网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弱,虽然遭遇不法侵害但未能有所感知所致。

对于返利骗局等未成年人遭遇的网络“陷阱”,西湖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表示,家长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告诉他们不要盲目扫二维码,以防恶意软件和木马病毒被强行安装,更不要盲目点击不知来源的链接,防止进入钓鱼网站。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