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是伊万军武速达。

美国海军宣布自己的“海狼”级“康涅狄格”号(SSN-22)攻击型核潜艇在中国南海发生水下碰撞事故已有三天,根据这三天大伊万目睹的情况,国内外媒体盛传。

尽管美国海军一口咬定,说自己的攻击型核潜艇碰撞的“绝对不是潜艇”,应该是“一个破旧集装箱或一艘沉船”,但依旧挡不住国内外吃瓜群众脑洞大开的脚步。

关于美国核潜艇碰撞事故的几种猜想

目前流传出来的版本,除了美国核潜艇与东亚某国海军的交锋,还有美军核潜艇与越南、新加坡、印度潜艇发生碰撞等多个版本,最离奇的说法是某境外社交媒体上传出的小道消息,说“康涅狄格”号撞上的,是英国海军的“机敏”级核潜艇。

英国皇家海军“机敏”核潜艇

但是,无论如何,美军“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进入南海,还在南海与某个不明物体发生碰撞,这本身就是一件性质相当恶劣的事故:作为攻击型核潜艇,“海狼”级安装有一台西屋公司制造的S6W型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自循环比例据称高达30%以上,动力系统轴功率据称高达52000马力。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组使用武器级高浓缩铀的燃料棒,一旦发生水下碰撞,超出反应堆容损余量,轻则使反应堆处于不稳定运行的状态,重则可能导致反应堆出现非包容性严重事故,危害海洋安全。因此,难怪中国外交部会在10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严正指出,美国海军核潜艇在南海发生碰撞,却“捂着不报”,给海洋环境带来核泄漏的潜在危险,是一件极其不负责任的、进一步损害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故而,在这里,大伊万也期待美国海军早日公布事实真相,起码让大家看一看“海狼”级到底撞到了什么东西,而非一味去隐瞒掩盖。

美国核潜艇此行的目的

不过,相信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最好奇的并不是“康涅狄格”号攻击型核潜艇在水下撞到了啥,而是“康涅狄格”号攻击型核潜艇到南海到底来干啥来了。而大伊万在前天的文章中,也顺带提了一句,说“康涅狄格”号可能是跟着美国海军南下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承担航母打击群水下反潜战任务的。那么,伴随航母的反潜战任务,究竟是如何遂行的,除了水下反潜战,“康涅狄格”号这么鬼鬼祟祟跑到南海,有无其它“神秘使命”?

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的反潜战任务

咱们先说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的反潜战任务吧,从CSG编成内的反潜兵力配置来看,攻击型核潜艇与岸基基地起飞的大型固定翼反潜机一样,都承担着航母打击群外圈层反潜任务。其中,攻击型核潜艇往往配置在沿航母主要威胁轴线前出后左右航向30度、距离80到100海里的扇区内,使用艇载主被动声呐或拖曳声呐阵列自主遂行搜潜攻潜作业任务。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攻击型核潜艇由于和大舰队协同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其行动存在较高的自主性;二是攻击型核潜艇往往“先于”大舰队抵达任务海域,甚至有可能会提前数日进入任务海区进行大洋搜潜作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考虑到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打击群于10月5日前后进入中国南海海域,那么,“康涅狄格”号提前两三天甚至四五天,在10月初进入中国南海、并于10月2日在南海发生水下碰撞事故,时间节点上也是能说得通的。因此,如果咱们只想到第一层,那么“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它就是“卡尔文森”号的带刀护卫,是跟着航空母舰来搞水下反潜战来了。

7月31日已经抵达日本横须贺的“康涅狄格”号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图源:美国海军)

但是,如果我们再往深处想一层,就会发现这件事儿没这么简单了:大伊万后来去查了查相关新闻报道,发现“康涅狄格”号攻击型核潜艇,并不是最近才赶到印太海区的,而是早在今年6月份就有了到日本部署的报道。而“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则是在今年8月份完成全部的“舰队问题”演习,进驻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的,按照美国海军运用攻击型核潜艇的惯例,攻击型核潜艇在作为航空母舰的掩护兵力使用时,往往会和航空母舰同步或先后脚出发。“康涅狄格”号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到日本到的有点太早了?

“海狼”级核潜艇的“主业”

此外,从公开信息分析,“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似乎并不属于美国海军水下战部队的常规作战单位,据称,三艘“海狼”级核潜艇的行政隶属关系,均属美国海军水下战司令部的第5潜艇作战开发中队(Submarine Development Squadron 5th)。该中队的任务与常规的水下战部队不同,实施大洋反潜、攻势反潜等任务只是辅助性的存在,它的“主业”则是如下几项,一是承担“侦察潜艇”的职能,作为水下战、水面战作战群态势感知的“眼睛”;二是承担高度机密的海床作战职能,使用潜水员遂行一些保密性更强的任务。

美国海军TB-29A细线拖曳阵声呐

在承担“侦察潜艇”的职能时,“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态势感知系统,包括部分附加的态势感知系统进行主动、被动侦察作业:一是位于艇艏的AN/BQQ-5D型整合式声呐套件、舷侧的AN/BQG-5型被动声呐套件和位于艉部的TB-16、TB-29两具主被动复合拖曳声呐阵列,以上系统综合作业时最大态势范围可以达到100甚至200海里,足以探测到水面舰艇的活动;二是可以使用鱼雷发射管、或艇身短舱携带的大型无人水下航行器,从“海狼”级的鱼雷发射管来看,该级艇应当可以携带较大的无人水下航行器,如LDUUV-AP或者波音公司的Echo Seeker等。这些无人潜航器可以自航或线缆拖航的形式从母艇释放,进行长距离自主侦察或海洋环境探测。

因此,在处于“侦察潜艇”的工作状态下时,“康涅狄格”号的任务可能会相对孤独一些,主要承担着原本由“无暇”号等音响船担负、但水面作业干扰实在太大的南海预设战场情情报资料、水文数据收集等任务,这种任务所需的时间比较长,需要核潜艇长期在南海海域活动,而且可能还需要“康涅狄格”号深入部分先前探测不精确、缺乏详细海地地图的区域进行精密测绘。同时,由于这一任务和航母打击群的反潜战任务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康涅狄格”号就没有必要跟着奔赴印太战区的“卡尔文森”号一起行动了,甚至它正好可以借助航母打击群、航母打击群内的攻击型核潜艇机动,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战术掩护。当然,也正因为它遂行的是海底侦察、态势感知类任务,因此,在部分海底地形测绘不明确、缺乏原有资料的地形复杂区域,“康涅狄格”号不幸与什么不明物体发生了碰撞,如果我们这样分析的话,那么一切也能说得通了。

SSN-23“吉米卡特”号

除了航母反潜战和水下战术侦察,其实“康涅狄格”号还有可能承担的,是更加机密与危险的战略侦察、特种渗透类任务。毕竟,从“海狼”级的技术发展情况来分析,到该级艇的三号,SSN-23“吉米卡特”号时,该艇进行了一次技术状态升级,主要升级内容是在艇体舯部插入一段长度约30米的“多任务平台”(MMP)分段。这导致“吉米卡特”号的最大航速降低到28节左右,水下排水量也增加到了12000吨上下,但是,这一“多任务平台”却包含着高度机密、高度危险、美国海军讳莫如深的海床作战任务,“吉米卡特”号除了可以携带常规的无人水下潜航器进行水下侦察,还可以模块化装载的方式,装载诸如潜水员小型载具、特种作战人员居住舱室、战略侦察设备等功能设施。

SSN-23“吉米卡特”号

在装载有“多任务平台”的情况下,据称“吉米卡特”号可以承担深海破坏海底电缆、使用特种部队由海向陆秘密渗透、甚至直接窃听海底光缆通讯的任务。尽管相比专业的“吉米卡特”号,“康涅狄格”号缺乏这一任务舱段,但它也应当存在一定的海床作战任务能力,只不过可能没有“吉米卡特”号做的这么好。因此,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考虑,这艘来者不善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鬼鬼祟祟、神出鬼没、还撞到了什么东西,说不定这艘单位特殊、性能特殊、任务特殊的核潜艇就是来南海遂行海床作战,打通过南海的海底光缆的主意的也说不定,这种任务也需要“康涅狄格”号比较接近海底,自然,与部分海底地形地物发生碰撞也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除了航空母舰,美国在潜艇方面也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存在

总之,尽管美国海军到现在依然对“康涅狄格”号的事故讳莫如深,“康涅狄格”号返回关岛后更是没有一张图片出来(论什么叫外松内紧啊!),但是,大伊万还是那句话:这回来者是真的不善,不仅不善,还是个非常难缠的、危险的对手,咱们还是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认真应对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