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录四年(1561年),武田信贤刚刚结束惨烈的第四次川中道决战,乌玛不停地出兵上野地区,帮助北朝氏康进攻上野氏,因此武田先生开始了长达五年的上野攻守。

武田信玄与上野国人众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1547年,上野国人众在上杉宪政的带领下,便出兵援助过与信玄为敌的笠原氏,之后两者更是冲突不断。时间来到1561年,支持上野国人众的上杉谦信实力有所衰退,武田信玄趁机对上野地区展开了猛烈攻势,短短五年之间,便夺取了箕轮城、国峯城在内的西上野地区。

然而武田信玄的上野攻略看似一帆风顺,其实却是决策失误后的无奈之举。甚至之后武田氏与北条氏交恶,也是由上野矛盾而起。那么接下来,我们便以全新的观点重新解读武田信玄看似成功的上野攻略。

武田信玄

决策失误导致无处扩张

1545年,武田信玄出兵协助盟友今川义元进攻北条氏。然而武田信玄此行的目的并非帮助今川义元击溃北条氏康,而是为了促进今川氏与北条氏之间的和谈。同年,在武田信玄的仲裁下,北条氏康以割让领地为代价成功与今川义元议和。在此之后,武田、北条、今川三家更是达成了战国时期著名的“三国同盟”。

战国形势

关于武田信玄积极促成北条氏康与今川义元和谈的原因,还得从他的战略计划说起。信玄出生的甲斐国四面环山,国内虽有金矿却缺少发展必需的良田与港口。《甲阳军鉴》描述:为了获取这些不可或缺的资源,武田信玄决定夺取信浓等地作为自己的粮食产区。

对于重中之重的港口,武田信玄则有两个选择:一是南下夺取骏河,二是北上夺取越后。然而骏河的今川氏早在1536年便与武田氏结盟,并且如日中天。如此一来,留给武田信玄的选择只剩下北方的越后。

根据以上所说,武田信玄一开始便将自己的战略目标放在了北方的信浓甚至越后,因此才会积极调解今川氏与北条氏,以求保障南方的安稳,让武田信玄能一心一意夺取信浓等地。

“稳定南方,以图信浓甚至越后之地”这便是武田信玄在1545年做出的第一步决策。从当时来看,武田信玄的决策是十分合理的。兵家自古忌讳两线作战,而南方的今川、北条强盛,北方的信浓各豪族则是争斗不休、自我消耗,越后的长尾晴景也是偏安一隅、自顾不暇。攻略北方绝对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武田信玄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武田信玄看似精明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成为了武田氏扩张的累赘。而导致武田信玄的精明决策最终转化为累赘的,正是以下三个难以预见的原因。

一、信浓攻略的快速结束

时处1545年,信浓国内的局势仍十分复杂,小笠原、村上、木曾等大豪族皆执政一方,而佐久、小县郡内的小豪族也在上杉宪政的帮助下负隅顽抗。对武田信玄而言,信浓攻略本该是个长期的战略。可是在真田幸隆巧夺户石城之后,武田信玄的信浓攻略得以加快,到1553年,信玄便成功放逐村上义清,夺取了信浓地区的大多数领土。信浓攻略的快速结束,也使得“南方稳定”的重要性下降。

二、势均力敌的越后之敌

前文说到,想要获得优良港口,越后是武田信玄的选择之一。1545年的越后统治者乃是孱弱的长尾晴景,根本没有能力与武田信玄抗衡,由此看来,完成信浓攻略后侵入越后彷佛轻而易举。

然而在1548年,越后国内发生动乱,战国时代的“军神”长尾景虎(后改名上杉谦信)替代其兄继承家督之位,统一了混乱的越后地区。之后长尾景虎与武田信玄之间更是爆发了不分伯仲的川中岛大战,彻底阻断了武田信玄侵入越后的可能。

川中岛合战

三、今川氏的快速衰落

武田氏与今川氏结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今川氏强盛不可欺。然而1560年今川义元不幸在桶狭间一战中被讨死,其子今川氏真能力平庸,今川氏快速走向衰弱,成为了一只待宰的羔羊。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武田信玄“稳定南方,以图北方”的决策已经变得完全不可行。越后之敌强盛无法击败、南方的今川氏衰退却有盟约在身。面对如此情景,1561年间的武田信玄,竟然陷入了无处扩张的窘境。

无奈的上野攻略

为打破无处扩张的窘境,武田信玄应北条氏康之邀,开始在上野地区开辟新战场。然而对武田信玄而言,上野地区绝非理想的扩张目标。如众所知,武田信玄出生的甲斐缺少良田与港口,良田的需求已经在信浓攻略后解决,如今的当务之急乃是获得港口以求进一步发展,可惜上野国内并无信玄心心念念的港口。

除此之外,上野国内敌我实力犬牙交错,武田、北条、上杉、上野国人众四方实力错综复杂,在此处扩张,不仅遭受着敌人的威胁,也容易引起盟友的不满。但如今武田氏处于无处扩张的战略被动,上野攻略成为了必须实行的无奈之举。

港口

一、上野攻略开始

在1561年武田信玄出兵之前,便已经开始对上野地区展开了谋略上的攻势。趁上野边境国人众镰原氏与斋藤氏、山田氏对立之际,武田信玄积极拉拢处于劣势的镰原氏,并借此打开了侵入上野的门户。

面对武田信玄的侵略,西上野国人众也迅速在箕轮城主长野业正的组织下构建联军。根据《关东幕注文》记载,长野业正组织了包括小熊、羽田、依田、羽尾等豪族在内的十余家势力。另外根据《长野系图》的记录,长野业正也积极与上野国人众联姻,以图对抗武田氏。

在上杉宪政逃亡越后之后,箕轮城主无疑成为了上野国人众的领导核心,对武田信玄而言,想要侵入上野,便必须先击败箕轮城长野氏。上野攻略也在武田氏与长野氏的较量下拉开了序幕。

长野业正

二、箕轮城陷落

1561年6月,名将长野业正突然病逝。认为机不可失的武田信玄迅速出兵上野,如烈焰一般焚烧尽西上野反抗势力,并指示浦野氏包围箕轮城。

次年九月,在肃清箕轮城外反抗势力后,武田信玄重兵强攻箕轮城。此时的箕轮城主乃长野业正之子长野氏业(又名长野业盛)。氏业继承其父遗志,对武田信玄的侵攻展开了猛烈的反击。借由箕轮城坚固的城防,氏业数次击退武田军,信玄不得已暂时放弃围攻箕轮城。

1561至1566年间,武田信玄数次围攻箕轮城,但皆被长野氏业瓦解。然而长期的拉锯中,武田信玄的势力已经渗透入西上野各处,箕轮城逐渐成为孤岛。1566年时机成熟后,武田信玄对箕轮城展开总攻,这座抵抗武田氏的名城最终在长野氏业等人切腹后被武田信玄占领。

武田信玄

三、压制西上野

在攻略箕轮城的同时,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之间在上野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563年间,武田军于和田城大败上杉联军,在此之后,武田军又趁势攻下了上杉军进入上野的门户仓贺野城。

在武田军一系列胜利后,上杉氏对上野国的影响力逐渐衰退,特别是箕轮城陷落后,各豪族纷纷投入武田旗下。西上野地区完全成为信玄的囊中之物。

可惜的是,武田氏看似一帆风顺的上野攻略,却为其后的衰退埋下了隐患。

上野攻略的隐患

隐患一、时间的“浪费”

1561-1566年间,武田信玄将主要精力放于上野攻略上,进展虽然顺利,但其收获却十分有限。首先西上野的占领并未对武田信玄提供珍贵的战略资源。其次,1568年后,武田信玄开始将攻略目标放在骏河等地,之后又是将西上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而之前的上野攻略对信玄的西上作战根本毫无帮助。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武田信玄在意义不大的上野攻略“浪费”时间,其潜在的敌人却在快速崛起。

1561年,在武田信玄开始上野攻略之际,西面的织田氏与德川氏也同时忙于扩张自己的势力,与武田信玄收获甚微不同,五年之内,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的实力可谓突飞猛进。而在信玄反过神来准备对抗织田、德川时,站在信玄面前的已经是领地百万石的庞然大物。

1561-1566这五年内,可谓是织田氏实力赶超武田氏的关键,长达五年的上野攻略对信玄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在武田信玄“浪费”的这五年内,其潜在的敌人织田、德川却几乎完成了鱼跃龙门的转变。所谓“敌强则我弱”,这番道理不难理解。

织田信长

隐患二、上野国内的矛盾

正如前文所说,上野国内势力错综复杂,武田信玄夺取西上野也为之后的上野矛盾埋下了伏笔。北条氏致力于夺取关东八州,一直将上野作为自己的侵略目标。而西上野半国被武田氏握在手中,北条氏一直如鲠在喉。

上野国内的矛盾最终在1578年的御馆之乱中爆发,武田信玄之子武田胜赖与北条氏康之子北条氏政围绕上野领地展开明争暗斗。而武田氏与北条氏之间的同盟也在这一刻破碎。同盟破碎的最大受害者自然是武田氏,本就敌人众多的武田胜赖在甲相同盟破碎后更是雪上加霜。1582年,武田氏也在敌人的围攻之下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