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不少人对这部《图兰朵》歌剧不熟悉,但提到像《蝴蝶夫人》这样的作者,很多人会突然意识到这是普契尼。

普契尼在创作《图兰朵》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了。但作为他最后的作品,《图兰朵》并未完成,它后续部分是由其徒弟帮忙续写的。

1、外国人视角下的元朝

图兰朵的爱情故事是发生在中国的元朝时期,在很多外国人眼中,元朝是一个开放、包容且强大的王朝,它在促进世界多种文明交融上,起着独特的作用。

元朝可以说是中国另一个万邦来朝的时代。它对商业经济、海外贸易及市井社会,都持开明的态度。

元曲选

但是它对读书人的看法可能就没有那么“友好”,有着所谓“八娼九儒十丐”。不少失意的读书人,经常利用戏曲来表达那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寂寥和不满。

很多人据此判断,元朝的文化肯定很是没落、黑暗的。但恰恰相反,元朝的经济、文化在继承宋的衣钵之后,由于统治疆域范围的空前扩大,以及国家力量的加强,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都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元朝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货币制度,纸币的发达和通用。随着商业圈的不断扩大和远距离贸易的愈发稳定和安全,也造成了元朝"金融业"的繁荣。民间也有了较为发达的汇票结算系统。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不同文明的交流

在一些西方学者的笔下,把13世纪的世界,称为“蒙古治下的和平”。

当时不少到中国游历的外国人,看到中国人宁愿使用纸币“交钞”来进行贸易,也不愿收取和认可他们的通用银币而感到吃惊不已。

元曲最早的形式是一种“市井小调”,它诞生于宋,但却大兴于元。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另一个文学之盛。一个市民社会文化大盛且商业、海外贸易发达的国家,很难把它同严苛的统治联系起来。

2、元朝上层对于官僚体制的不认可

与其说元朝上层统治者不喜欢读书人,不如说他们对于传统官僚体制的鄙夷和摒弃。元朝的建立,是游牧民族在农耕民族已然建构好的国家机构之上,坐享其成。

但它和清朝统治者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元朝的上层普遍对于那种官僚体制,保持一种天然的厌恶。

很多元朝的官员,实则是由汉人来充当的。而官僚体制的核心是由那些读书人和其相关的士人文化,来进行支撑。

一个成熟的官僚体制,是被打造成可以为任何“超级上位”服务的集团。皇帝轮流做,但不变的是官僚体制集团的延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原为奴仆的官员,才是各个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元朝通行的纸币“交钞”

也就是说,在元朝内部进行实际日常社会治理的群体,仍然是由读书人组成的文官集团。只不过,元朝内部的蒙古王公贵族,对于文官集团的认可度比较低而已。

他们即使在大都,也时常保持着草原的习俗和生活习惯,他们更加享受“游牧民-战士”的身份。

所以,当元末有农民起义的时候,不少蒙古各氏族、部落的首领,即使仍然拥有较强的军事实力,但多是保持一种消极抵抗,甚至观望的态度。有的氏族首领甚至借机带领其族人返回草原。

加之内部各氏族首领,并非一心想坐江山,他们反而对于重新回到草原,有比较深的执念。这也就造成了,元朝统治者,在对起义军的镇压力度上,并未像其他王朝那样“上心”。

明太祖朱元璋,在评论元朝时,有一句“元朝以宽失天下”。这里面不单包含着蒙古王公贵族们,在统治社会手段上,比较宽松之外,也指他们在面对叛乱时的那种“消极态度”。

即使是衙门接到民众举报有起义军时,也只是单纯抓起来,关几天之后就会被放出来。

在这里,我们无法单纯用所谓的管理混乱视之。而是元朝上层统治者,对于那种官僚体制统治社会的传统做法,并不重视而已。

历来王朝对于叛乱者的处罚都是严酷的。每到了王朝末年,对于叛乱者更是愈加用重典来进行示警。而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那个即使到了王朝末年,依旧有效运行着的官僚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