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合作体2022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现代阅读(35分)

(一)阅读现代文(这道题共有5道小题,19分)

资料1:

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的艺术形式是顺势而生的。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如果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如果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CG的演变了;如果没有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舞台艺术的呈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艺术创造者的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新要素的灌注往往也给艺术受众带来崭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画家陈丹青说:“艺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明什么,就有什么艺术。”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术内容到表现形式,从古老传统艺术到新锐实验派,都在融入新技术文明的潮流下获得再生。装置艺术、城市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设计等,都是伴随着生产力催动下的文明变迁脚步而生,借助新艺术的载体和介质,记录下一个时代思想的面貌。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鲜艺术体验,其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新艺术场景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曾经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作品“大脚印”而家喻户晓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于2019年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焰火总导演,他以独具的艺术创意与视觉特效设计,化传统为神奇,借助先进数控技术,用传统烟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字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了火药爆破艺术的震撼空间。同时,借助技术工具和艺术新场景的营造可以突破社会和自然的物理空间局限,二维空间可以变成三维立体空间,静态画面成为加入时间线的真实生活镜像。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一起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带入感极强。虽历千年犹身临其境,似手听得见市声攘攘,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在了历史回响中。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网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走进大众视野。艺术借了数字技术的一臂之力悄悄带来了一种文化观览方式的变革。

如今电影艺术实现了从2D到3D的转换,极大地拓展了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2009年,全球首部将I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上映,影片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认知。新的艺术形式超乎人们的想象,新的科幻电影更加炫目多彩,开拓了人类认识和审美的疆域。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艺术表现力也因为技术加持获得了超能动力。

(摘编自高宏存《艺术园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材料二:

新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前的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网络文学就是新媒介催生的文艺新品类。数以万计的在线作家以日更两亿字的速度,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小说创作规模和文学传播奇观。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有望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在视频领域,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新鲜形态层出不穷,丰富人们的文艺生活。

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的信息“窄播”使传播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由于在线及时互动,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了解粉丝需求。因此,无论是视频网站精细的内容分类,还是网络文学的创作类型,都能与其受众精准匹配。跨媒介艺术消费更是强化深度体验,一部优秀的系列作品可以根据不同媒介有针对性地定制和分发内容,有效吸引不同受众群体的支持。

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取长补短与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媒介间相互依存、彼此助益的特性,使文化艺术产业链不断延长、愈加完备。比如,一部优秀网络小说,可以延展出影视改编、动漫制作、游戏开发、音频传播等产业链价值。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出版后,各种版本的衍生品纷至沓来,话剧、电影、电视剧风行一时,相关游戏改编和视频混剪数不胜数。新媒介语境下,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文艺生产的常规路径,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作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中,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变、因工具变迁更精彩,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

B. 随着科技要素的刺激,艺术创造者不断开阔视野,其艺术灵感被激发,艺术受众的艺术审美体验也常常随着新要素的灌注而得到更新。

C. 传统艺术只要被新工具“点化”了,就能焕发新生命,创造新的艺术体验,增强艺术表现力,丰富表达形式,从而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

D. 信息“窄播”利用大数据技术,使信息定位更精准、信息传播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地针对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与科技紧密相连,如文艺复兴绘面的兴盛离不开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精彩的舞台艺术效果的呈现离不开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

B.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网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让敦煌艺术走进大众视野,可见借助技术可突破一定的局限。

C. 科技变革使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不断调整更新,使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断得到丰富,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D. 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各类阅读软件“攻城略地”,网络阅读人机交互特性和自动检索功能赋予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 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小冰”可作诗绘画,AI作曲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C. 《觉醒年代》依靠大数据分析决定了演员角色的选择,满足了潜在观众的需求,从而赢得了市场。

D. 我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视额联手新浪戏剧导演王翀共同打造,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创造出一种新的演艺形态。

4. 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概括。

5. 某广播电视台拟推出一台中秋节晚会,作为了解传统文化和新技术、新媒介的新青年,请你结合两则材料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向电视台提出吸引年轻观众、提升活动魅力指数的哪些相应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倒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九个字干净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交待清楚,即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

B. 文嫂虽“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但其妨碍建校,拒绝搬走,并得寸进尺,要求学校加盖鸡窝,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

C. 文嫂为金先生服务,虽然是为了讨生活,但也因其对知识分子的敬意而尽心尽力,而金先生却偷吃了文嫂赖以生存的鸡。

D. 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更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于平淡中开掘出金昌焕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与鄙俗,对五四运动以来被神化的学生形象进行了质疑与反思,具有现实意义。

B. 《鸡毛》为笔记体小说,其文字叙事简要,朴素干净,点到即止。华丽浮躁之词极少,多为平实之语,遵循了汪曾棋一向的语言风格。

C. 本文以“鸡毛”为线索,也以之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D. 在结构上,《鸡毛》则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

8. 汪曾棋的《鸡毛》和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均运用了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都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

9. 汪曾棋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窽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文本二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教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B.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C.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D.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ì)”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C.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

D.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因文字过于简质,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诠释之作被称为“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的别开生面的文章,它既有记叙文写景状物形象生动的特点,又有议论文剖析事理,探讨问题的性质。

B. 作者用栖鹘和鹳鹤的声音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使人心惊胆战,侧面凸显出了作者的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C. 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D. 苏轼自幼聪颖,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但在仕途上常遇坎坷,欧阳修就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免让他出人头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14. 苏轼经过考察后认为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回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门沉沉按歌舞”指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此处“朱门”代指权臣贵族,写权臣们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

B. “戌楼刁斗催落月”,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

C. “中原干戈古亦闻”,诗人展现了一幅遥远浩瀚的历史背景图;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

D. 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描写,丰满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语言精练自然。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16. 《关山月》短短的十二句七言诗里面,描绘了许多对比鲜明的情景,请结合诗歌任选两处进行赏析。

15. D “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错误。本诗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所以行文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

16. ①“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与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形成对比。

②“将军不战空临边”和“沙头空照征人骨”: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比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

③“岂有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与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形成对比。

④“中原干戈古亦闻”“遗民忍死望恢复”:两句与开头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的现状遥相对照,形成古今对比的情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高高的帽子和长长的佩带来表达自己高尚的节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莲的特点,“_____________”从莲茎入手,写出了莲的行为方正,通达事理;“__________________”则从莲的气味入手,写出了其美名远扬。

(3)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在学过的古诗词中曾出现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缠绕的美,飞白的美,图章的美,沧桑的美,厚重的美, 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

这种色彩的绝美, 是让人难以抗拒, 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书法之美重在内涵,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文字论)》)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 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

书法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及 的确 以至 不是B. 乃至 的确 以致 不仅

C. 以及 实在 以致 不是D. 乃至 实在 以至 不仅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深识书者”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B. 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C. 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D. 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20. 文中引用了张怀瓘的句话,结合文本分析此处引用的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尔塔”毒株目前是全球疫情流行的一个最主要的毒株。 ① ,它对身体的适应力增强,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毒的载量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容易发展成为重症。

“德尔塔”毒株虽然可能存在免疫逃逸, ② 。( ),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接种疫苗的病例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③ ?目前已形成的诊疗方案对绝大多数病人行之有效。治疗需个体化、一人一策。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以此阻断病情从轻型向普通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确诊病例

B. 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C. 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被确诊

D. 确诊病例里面有人没有接种过疫苗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32届东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将保持了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新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令全世界为之一振。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看到了始自里约奥运会创举的难民代表团;看到了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利在巅峰对决后,放弃加赛而选择共同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看到了新西兰名将亚当斯在中国选手巩立姣历经四届奥运会终圆冠军梦后的拥抱……

即便如此,仍有人说,这个世界充满了成见和偏见,充满了人种、信仰、意识形态等差异,“更团结”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

在百年变局叠加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更团结”这一提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 A“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曲解文意。C.“只要……就……”说法绝对。D.“信息‘窄播’利用……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针对性”错误。

2. D “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无中生有

3. B B.“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小冰’可作诗绘画,AI作曲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体现的是: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人类,而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讲的是“新媒介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积极作用,因此本项与材料二的核心观点不符。

4. ①材料二的论述结构属于总分式结构。

②开篇先总体提出观点,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接着从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和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三个方面来分说“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使文艺创作生产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

5. ①从艺术创造者的角度,选择一位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的艺术创造者(导演),

②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工具的“点化”传统艺术 ,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生命并创造出新鲜的艺术体验,让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更震撼、更强大;(或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技术,如IMAX和3 D技术拓展传统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

③从受众的角度,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受众需求,让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用新技术营造新艺术场景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

④从新艺术形态的角度,用数字技术让各种艺术门类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如“荣耀中国节”先后围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冬至5大节日,形成线上游戏活动+主题内容+城市线下活动+衍生品组成的新文创矩阵。)

6. B “体现了人的劣根性”错误。

7. C “本文以‘鸡毛’为线索”错误。“鸡毛”不是文章线索,线索需要串联所有情节,而本文只在后半部分提到鸡毛的事情。

8. (1)对比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契诃夫以别里科夫白天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不得安宁,与别里科夫躺在被子底下却战战兢兢地难以入睡形成对比,尖锐地讽刺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质。

(2)漫画式夸张。如:汪曾祺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写其怪诞;契诃夫描写别里科夫生活习惯“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使人感到滑稽可笑,并产生憎恶之感。

(3)细节描写。如:汪曾祺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契诃夫用“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等口头禅描写别里科夫套子式的论调,讽刺他顽固保守的性格。

9. (1)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

(2)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

(3)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

(4)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

(5)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

(6)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

10. A

11. A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错误。一个皇帝不是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前皇帝常常改元。

12. D “应当避免让他出人头地”错误。

13. (1)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

(2)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14. ①山下有石穴和缝隙,不知深浅,水波涌进,激荡出噌吰的声音,是无射的声音

②入港口处有可坐百人的大石在水中央,大石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

③两种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

参考译文:

文本一: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文本二: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

17. ①.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②.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8. C

第一组,以及:并列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递进关系的连词,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语境是列举各种各样的美,属于并列关系,故应填“以及”。第二组,的确:确实,实在,果然,果真。实在: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确实”是确认情况的真实性,“实在”是强调情况的真实性,此处是强调“色彩的绝美”,应用“实在”。第三组,以至: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是不良结果,应用“以致”。第四组,不是:用于并列关系或选择关系复句中,常构成“不是……而是……”“不是……就是……”的格式。不仅:指不止这一个,还有类似的。常和“而且”“还”配合使用,与“而且”配合时表示意思进一层,与“还”配合时表示结论不唯一。根据语境可知“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光“注重字形”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故选“不是”。

19. C

20. ①证明了书法不能只注重字形更要审视精神这样的观点。

②引用名人话语,更有说服力,增添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21. B

22. ①这个毒株有一些新的特点

②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③如何救治“德尔塔”毒株感染者

23.审题: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结合要求“在百年变局叠加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更团结’这一提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分析适合写成议论文,主题为“更团结”。写作前审读材料确定最佳立意以及写作方向。使用提炼关键词句法得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但重点是后者,即“更团结”,可以借助找近义词法开拓思路,比如团结协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同舟共济、戮力同心、齐心协力等等。“更团结”,不仅诠释了个人“奔跑”和“搏击”的竞技精神,更展现了一个团队乃至全人类“接力”和“配合”的协作理念,是奥运精神的一次自我超越和升华。“更团结”是人类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的共同“呐喊”,对增强全人类守望相助的信念和共克时艰的决心具有特殊的激励作用。“更团结”与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在当前疫情起伏反复以及极端气候、粮食危机、地缘危机、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更应团结起来,携手并进。“更团结”是一种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

提示:能够围绕“更团结”这一中心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谈奥运,没有拓展到现实背景,视为合题。能够围绕“更团结”这一中心展开议论,兼顾材料和国内外的社会现实,视为切题。能够围绕“更团结”这一中心展开议论,兼顾材料和国内外的社会现实,并能体现辩证思维,视为一类文。脱离材料和国内外背景,泛谈团结,视为偏题。

拟一个靓丽的标题,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比如“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要给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借代、比拟修辞,非常具有感召力。开篇可以先引述材料内容并顺势以设问句逗出对方的观点或话题,要有结构意识,开头段总量照应题目总领全文。第二段可以从现当代中国的奋斗历史写起,来三到五个经典事例铺排,用巨大的成就来鼓舞人心,给人正能量,可以借助第二人称以撩拨出信心和希望。第三段联系当下的疫情而言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例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建筑工人,铺排列举点面结合,事例典型新颖,论证充分有力。注意行文过程中要有总结和过度,以对称句总结,结构严谨完整。结尾部分可以发出呼吁和召唤,或者引用名言警句,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

【立意】1.团队永远高于个人,“我们”永远大于“我”;

2.“更快、更高、更强”价更高,若为“团结”故,三者皆可抛;

3.当代社会“众”的重要性;

4.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