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兰州大学

3d分析:

城市-兰州

金星的故乡,丝绸之路重镇,黄河明珠。

牛肉面是如此的筋道,软儿梨是如此的脆爽,去过黄河铁桥必然要拍照留念。这似乎已成为外地人对这座城市的全部理解。

计划经济时代的兰州,西固区的兰炼、兰化,足以撑起城市经济的一片天。可在改革开放之后,并不那么有利的地理区位,不足以再让兰州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深居内陆自然不比沿海,而作为陆路交通十字枢纽的兰州,东西向倒是可以搭上丝路经济的顺风车,做着中欧班列的生意,而南北向却那么的乏善可陈。

只论西北城市,从不敢与西安相提并论,而宏观经济数据,甚至低于更加西部的乌鲁木齐。修了七八年,2019年才开通的地铁一号线,恰好代表了兰州的基建发展速度。

唯一的亮点,是兰州高新区医药产业的发展;

唯一的共鸣,是畅销全国四十年的《读者》杂志;

唯一的余韵,是刻在全城人身上的民谣气质;

唯一的回味,似乎又回到了那一碗醇厚汤头的牛肉面。

院校—西北巨擘

兰州大学的校史,并不需要攀附任何上古学校,一脉相承,绵延至今。

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创立,是为兰大最早之发轫。1944年,改制为国立兰州大学,辛树帜老校长赴全国网罗人才、图书、设备,奠定了今日兰州大学科系基础。所募图书数量远超当时各省图书馆,卓然西北之巨藏。

1953年就已经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1959年,江隆基老校长入主兰大,朴素向学之风,蔚然形成。而为支援兰州石化产业建设。南开大学核物理系、放射化学系,也于1965年并入兰大。

而今,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共建的副部级高校,985工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位两院院士。这些殊荣,兰大从未旁落过。

身处西北,依旧保持超高水准,

人才流失,始终坚挺名校脊梁。

兰州大学,实在是令人尊敬。

专业—术业萃英

化学、草学、生态学、大气科学为一流建设学科;

而物理学,也位列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核物理学、自然地理学、固体力学、有机化学、植物学、民族学、区域经济学,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草原生态研究所的并入,助力草业科学与生态学,成为兰大目前学科评估中唯一的A+与A,让兰大避免了没有A+的尴尬。冷门学科固然不讨喜,但西部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值得敬佩。当然,草学并没有在津招生。

在我们曾经的印象中,兰大的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基础学科以及新闻、核工业,都是全国排的上号的,如今却得不到一个A-,30年的人才流失,颇为严重。

兰州大学国家级科研平台

心理分析:

不可回避的是,抛开中外合作项目专业,兰州大学近十年始终是在津招生985大学中分数倒二。比起倒三的中国海洋和压轴的西北农林,兰大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可想而知,家长考生对于地理位置,是多么挑剔。

也不可否认,在这个分数位置上,有一大把的优质211可供选择,华东理工、南京理工、南京师范、苏大、北化、北林、华电、西北大学,琳琅满目,至少在应用学科热门度和地理位置上,胜过一筹。

但是,

至少,他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老百姓心中的985;

至少,他还是华为BAT、两电网三电信、三桶油四大行在全国高校宣讲的必然一站;

至少,他依然是牛剑哈耶普斯麻认可的17所中国大学之一;

至少,他始终是基础学科夯实基础的经典选项,需要你暂时耐得住寂寞,却不碍你未来走南闯北,璀璨一生。

技术分析:

招生专业数量从26个减少为20个,总招生计划从78人增加1人,并扩招2人。这种明显的增兵减灶,尽量避免冷热捆绑,确实提拉了一点点文科组、医学组、以及物理组热门专业的录取位次,但抬升效果,并不显著。更高分数的考生对于兰州这个城市,依旧不买账。

兰州大学19-21年在津录取统计(请横屏观看)

1组组内最低分差竟然只有1分,2组也只有3分的跨度。又一次证明,兰大仅仅是冲、稳学校志愿的纵列排摆而已,没几个人再为专业操太多心了。

就业分析:

1679人升学进入双一流A类高校,世界500强就业538人,中国500强就业597人。有底气的高校,才敢这样亮数据,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片段接片段,

羁绊又羁绊,

遗憾归遗憾,

圆满终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