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记者在东北师范大学全省2021年高考网上评卷点了解到,吉林省高考评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预计6月18日全部结束,6月24日公布成绩。

今年与往年相同,考生的答卷经过严密的保管、运送、交接等工序到达指定评阅地点。据全省高考评卷工作组副组长、语文评卷组组长宋祥老师介绍,目前正在评判的是高考作文。

为减少评卷误差,我省实行“三评加仲裁”的流程。考生的答题图片被评卷系统随机分发给两位教师,每一位评卷教师在不知道对方给分情况的前提下,独立评卷。通过预设阈值控制分差:若两人评出的分数在学科评卷专家组事先设定的评分误差范围之内,则取其平均值计分;超出评分误差范围的,就要进行第三次评分。如果仍超出评分误差范围的,计算机将答题图片发给学科评卷组长进行裁定。

评卷结束后,将启动高考各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划定时间。我省高考成绩预计将在6月24日向社会和考生公布。

温馨

提示

此外,小布温馨提示,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16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预警指出,近期,陆续有考生和家长反映,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电话、面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校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存在政策不准、信息不实、误导甚至诈骗等问题。

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将组织开展“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专项行动,为广大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指导服务。

警惕常见的5种中高考诈骗手段

一是不要点开鼓吹“提前查分”的链接。中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成绩的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2020年高考结束后,安徽省有考生点击链接,按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转账1000元后发现被骗,还泄露个人信息。

二是不要相信所谓“内部指标”。中高考招录期间,不法分子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的熟人,声称可以买到“内部指标”,利用家长“花钱买指标”的心理骗取钱财。

三是中高考“补助金”小心有诈。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四是志愿填报指导莫轻信。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五是“录取通知”验真伪。不法分子向考生和家长发布虚假录取信息,诱导其将学杂费、录取费等打入指定银行账户。警方介绍,以录取为名提前收取保证金、占位费等费用的都是诈骗。

来源:新华社 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