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还记得2月9日北京新闻(特派前媒体记者赵子明)在冬奥会开幕式上24节气倒计时吗?所有的节气都适合古诗或俗语。那种“中国式浪漫”使中国人的时间文明、古老的诗和现代生活的画面和谐统一,引起了观众的回味。

不过,考虑到最后10个数字的倒数速度要加快,现场观众跟着一起倒数氛围更好,开幕式导演组才忍痛去掉了余下的10句古诗词和俗语。9日,冬奥会开幕式文学总撰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在接受采访时,聊到了倒计时文字环节的准备故事,而最后10个未能与观众见面的节气适配诗句俗语也一并揭晓。

浪漫相约,《立春》开启冬奥

北京2022年冬奥会2月4日开幕,恰逢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与中国历法、气象、民俗、文学、哲学等息息相关的节气,结缘了冬奥这场体育盛会,也让张艺谋导演带领的主创团队很早就确定了节气倒计时这一创意,而如何选取合适的语汇,来呈现中国人诗性浪漫的一面?为每个节气匹配词汇的任务,交到了文学总撰稿于蕾的手中。

在于蕾的电脑中,有一个名为“2022大好河山”的冬奥文件夹,里面有将近600个文档,大小约23GB,相当于两万本电子书的容量,里面记录了三年来团队创意理念的打磨过程。“很多创意两年多前就已锁定,再一点点打磨和实践,让它越来越美好。”于蕾说,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文字环节一开始准备了三版方案,“分别是古诗词方向、物候民俗方向和当代语言方向。”

因为总导演张艺谋最早确定的一幅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相配的画面,就是网上流传的“中原陆地航母”——郑州动车段郑州东动车所的一幅照片。这张照片让创作组一下子想到了形容惊蛰的那句俗语“春雷响,万物长”,这给了于蕾启发,导演组也越来越倾向于用古诗词来展现节气背后的寓意。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打磨和创作,终于形成了《立春》的雏形。

既有画面感,又有丰富表达

选择诗句的标准是什么?既要像“润物细无声”一样耳熟能详,又要足够有画面感,还要能从民俗、气象、文学等角度都匹配相应的节气。于蕾说,比如谷雨节气,本来可以用郑板桥的“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但在拍摄制作画面时始终觉得不够理想,后来就换成了黄庭坚的“风吹雨洗一城花”。

“二十四节气既是时光轮转的一年,也是运动员备战的一年。”于蕾说,观众可以在倒计时画面中看到不少运动员的身影,或现实风格,或魔幻风格。比如在节气小满所配诗词“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时,画面就配上小运动员们训练时的汗水。“小满时节,谷粒已逐渐饱满,再过一阵子就可以收割了,小运动员们正如逐渐饱满起来的谷粒。”

最初的《立春》,其实为每个节气都配了一句诗,包括“倒数10 秋分”对应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倒数5大雪”对应的“大雪满弓刀”等。但为了保证现场一起倒数的节奏,于蕾初稿中的后10句诗,最终没能在开幕式中出场。“后面10个节气越来越接近冬季,和冬奥会的时间、冰雪的气象越走越近。”虽然有点遗憾,但看到网友对倒计时的热烈反响,于蕾还是非常感动。

“这些诗词都融入了丰富的表达在里面,包括中国人的情感、哲学、历史,以及我们对自然、对与全世界相处的一种姿态。”如今,于蕾已经投入冬奥会闭幕式的倒计时筹备中,她还记得,张艺谋导演在一次创作组会上说,以后可能很难遇到有哪个国家用自己古老的诗歌作为国际盛会的倒计时了,而且这些诗歌到今天仍然在一代代传承。

最后10个倒数节气所配诗词俗语

倒数10

秋分:晴空一鹤排云上(选自刘禹锡《秋词》)

倒数9

寒露: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选自元稹《咏廿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

倒数8

霜降:霜叶红于二月花(选自杜牧《山行》)

倒数7

立冬:寒夜客来茶当酒(选自杜耒《寒夜》)

倒数6

小雪:雪粉华,舞梨花(选自关汉卿的《大德歌·冬景》)

倒数5

大雪:大雪满弓刀(选自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倒数4

冬至:冬至大如年(选自俗语)

倒数3

小寒:凌寒独自开(选自王安石《梅花》)

倒数2

大寒:燕山雪花大如席(选自李白《北风行》)

倒数1

立春:万紫千红总是春(选自朱熹《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