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是每年2月18日至2月20日。

雨水节气到来,预示着一年中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气温回升加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从往年的经验来看,雨水节气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

民间关于雨水节气流传着一些谚语,有些谚语通过雨水节气的天气表现,来预测后续的天气,既然雨水节气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有些农户会担心,今年会出现倒春寒吗?至于有没有倒春寒,下面通过谚语和大家详细说说。

  •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这句谚语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雨水节气比较冷,那么到了惊蛰节气就比较暖和,相反,如果雨水节气比较暖和,那么到了惊蛰节气就比较寒冷(有倒春寒的可能性)。惊蛰节气是第三个节气,也就是雨水节气的下一个节气,中间间隔15天,惊蛰的时间在3月上旬,如果温度比较暖和,有利于农作物的返青生长。

相反,如果按照这句谚语的说法,雨水期间暖和,那么惊蛰期间寒冷,可能会出现倒春寒,不仅不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是不利的。

  • “雪打雨水节,寒到谷雨节”

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是说,如果雨水节气下雪了,那么寒冷会一直持续到谷雨节气。谷雨节气的时间是4月19日到4月21日,正常情况下,此时的温度已经大幅度回暖,南方地区已出现20度以上的天气。

按照这句谚语的说法,如果到了谷雨节气还比较寒冷,那么形成“倒春寒”的可能性非常大,而谷雨节气前后,已进入冬季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中后期,如果温度过低,会影响灌浆,进而造成产量的下降。

  • “雨水见了雪,耕牛要停歇”

这就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雨水节气下雨了,那么耕牛也就没活干了。以前人们耕地主要依靠耕牛,如果耕牛没活干,要歇着,说明天气比较寒冷,春耕期间也无法进行农作劳动。换个角度来说,如果雨水节气下雪了,后续的天气可能反常,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增加,不利于春耕、春管工作。

  • “雨水大雪纷纷下,清明节气冻烂秧”

这句谚语所表达的含义,如果雨水节气降雪比较大,那么到了清明节气时,天气还比较寒冷,通过“冻烂秧”的比喻,来说明温度较低。而清明节气的时间在4月5日前后,如果此时天气还比较寒冷,形成“倒春寒”的风险也比较大。不用过多考虑,庄稼都冻坏了,肯定是不好的现象。

通过上述谚语总结2点,其一,雨水节气出现下雪,后续倒春寒的几率比较大;其二,雨水节气期间温度比较暖,出现倒春寒的几率也比较大。那么这2点结论有科学意义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仅仅依靠几句谚语就能准确判断是否有倒春寒,那么天气预报就可以取消了。而从往年的经验来看,这些谚语所表达的含义也并未成真,虽然有些应验了,但也是依靠概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这些谚语可能只适用于部分地区,而不适用于全国。

查看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2月19日黑龙江东部、吉林中东部、西藏东部、青海东部、川西高原、江南北部、苏皖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贵州、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南部、云南东部、广西、广东、福建西部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左右。

按照上述谚语所表达的意思,有降雪的区域可能会出现倒春寒,比往年降温的区域,不太可能发生倒春寒,这个结论显然没有依据,也就没有了意义。

综上所述,是否出现倒春寒,需要大家经常查看当地的天气预报,以天气预报为准,至于民间所流传的谚语,大家了解其中的含义即可,不必过度解读。

今日雨水节气,我们这里是阴天,温度零下5度到5度,你们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