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整体历史阶段的划分:

0 史前文明 前3500前
0.1 认知革命 约7万年前 约3万年前
0.2 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 1万年前 由采集、狩猎发展到栽种、畜牧
1 古代文明时期 前3500 前1000年 公元前三千五百年的苏美尔文明出现
2 古典文明时期 前1000 500年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3 中世纪(信仰时代) 500年 1500年 宗教的兴起与冲突
3.1 文艺复兴 14世纪 16世纪
3.2 大航海时代 15世纪末 16世纪初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4 宗教改革 1517年 1648年 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5 科学革命 1543年 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论》
6 启蒙时代(理性时代) 17世纪 18世纪

注 :

1 青铜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因青铜器材料的使用,人类可以进行锄耕式的初始农业,称作第二次农业革命。

铁器时代,约发生于公元前1500年,因铁器材料的使用及动物的驯养,人类可以进行犁耕式的农业,称作第三次农业革命。

2 中世纪虽然被称为黑暗时代,但那时候的神学院却是现代大学的前身或雏形。

3 文明的冲突主要有北纬40°以北的游牧文明与以南的农耕文明(定居文明)的冲突、宗教的冲突。

4 古典文明在3至6世纪遭到游牧文明的猛烈冲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种破坏,成为西方在近代走在世界前列的基本原因。因为在旧文明的废墟中,能产生出一种崭新的文明,一种更能适应变化中的世界的需求的文明。

1 八大古文明

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大多以北纬30度附近的河流和流域为发源地。

文明 形成时期 结束时期 古代文明 古典文明
亚洲 两河流域 前3500年左右
非洲 古埃及 前3188年左右
亚洲 印度 前2600年左右
亚洲 华夏 前2000年左右
欧洲 爱琴 前19世纪左右 前12世纪左右
美洲 玛雅 前16世纪 16世纪
欧洲 古希腊 前800年 公元前146年
欧洲 古罗马 前9世纪初 公元1453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1.1 两河流域文明

发源于亚洲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文明。两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00年,正式形成于约公元前3500年。当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是苏美尔人,建立了苏美尔文明。

1.2 古埃及文明

发源于非洲尼罗河(Nile)流域,又称古埃及文明,其历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188年左右,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开始了史称的埃及王朝时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开始。

1.3 古印度文明

发源于亚洲印度河与恒河(Ganges)流域。文明的开始也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终形成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后被入侵者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取代。

1.4 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华夏文明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

大地湾文化 甘肃天水 6万-4800年前
裴李岗文化 河南新郑 7500年前
河姆渡文化 浙江省馀姚县的河姆渡 BC5000-BC3300
仰韶文化 河南三门峡渑池仰韶村 BC5000-BC3000
红山文化 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 BC4700-BC2900
大汶口文化 山东汶河乡镇大汶口镇 BC4100-BC2600
良渚文化 杭州余杭区瓶窑镇 BC3400-BC2250
龙山文化 山东济南历城龙山镇 BC2500-BC2000
陶寺文化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 BC2300-BC2000
二里头文化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 BC1900-BC1550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中国的西南边,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东亚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它以不可跨越的高度守护着中国的西南边陲。沿着国境线再往北还有昆仑山、天山还有阿尔泰山,天山与昆仑山之间还有茫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它们共同组成了比万里长城坚固百倍的防御线。东南西都有自然形成的壁垒和天堑。中国北边接壤的西伯利亚地区人烟稀少,气候严寒。东边和东南是大海和大洋。大漠、海洋、高峰阻隔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华夏文明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和封闭性。

1.5 爱琴文明 Aegean Civilization

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地区的迈锡尼为核心,故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西方古代文明由此发轫。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1.6 玛雅文明 Mayan civilization

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

玛雅文明与印加帝国及阿兹特克帝国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阿兹特克帝国与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

依据中美洲编年,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称形成期,历法及文字的发明、纪念碑的设立及建筑的兴建均在此时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约4世纪-9世纪),此时期文字的使用、纪念碑的设立、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于极盛;后古典期(约9世纪-16世纪 ),此时期北部兴起奇琴·伊察及乌斯马尔等城邦兴起,文化也逐渐式微(衰弱)。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16世纪时,玛雅文化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帝国消灭。

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约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玛雅人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1.7 古希腊文明 Ancient Greece (前800年-前146年)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

西方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其位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东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达,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1.8 古罗马文明 Ancient Rome civilization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古罗马在在建立和统治国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有两方面:前半期的罗马律法和后半期的基督教。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古罗马文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2 三大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人类毕竟是虚弱的,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需要能从自己臆想的事务中寻求慰籍与力量,因此这也就是宗教诞生的原因。希望,即使被降格为幻想,在一无所有的人的心中,仍然有着巨大的力量。所以即使在产生宗教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其影响仍然不减以往,宗教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religion系由拉丁语religio而来,最原始之意义是指对超自然事物之畏怖、不安等感情而言。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天主教前身是基督教创立初期存在于罗马帝国西部拉丁语地区的西派,与存在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东派相对。因以罗马为中心,故形成罗马公教。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前后,罗马主教逐渐成为整个西派教会的领袖,西派教会中逐渐形成教皇体制。8世纪加洛林王朝期间,矮子丕平(Pepin Le Bref,公元714~768)将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得土地赠给教皇,史称“丕平赠礼”,由此构成延续至19世纪下半叶的教皇国。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后,西派自称公教(即天主教)。

犹太人国家在公元79年被罗马帝国摧毁后,一部分犹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人混居,他们的宗教影响了阿拉伯人,犹太教的教义又认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来自同一祖先,后来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容纳了大部分犹太教的教义和传说。

伊斯兰(al-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Islam”是同一个词根)。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的古莱什部族人穆罕默德(约570~632,阿拉伯文儆)所复兴。

基督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同属亚伯拉罕系,耶路撒冷更是它们共同的圣地。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

3 八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出现过很多实力、军事力量强大的超级帝国,她们曾经十分辉煌,一度称霸当时世界,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始 结束 横跨亚非欧
1 亚述帝国 前935 前612 横跨亚非
2 波斯帝国 前550 1935
3 亚历山大帝国 前336 前323
4 罗马帝国 前27 1453
5 拜占庭帝国 476 1453
6 阿拉伯帝国 632 1258
7 蒙古帝国 1206 1259 横跨亚欧
8 奥斯曼帝国 1299 1922

3.1 亚述帝国(横跨亚非,历史上最早的大帝国)

亚述帝国(Assyria empire前935年-前612年)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的国家。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逐步强大,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国都定于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亚述人在两河流域古代历史上频繁活动时间前后约有二千年。后来亚述人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独立的国家了。在两河文明的几千年历史上,亚述可以说是历史延续最完整的国家,历史学家掌握有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到前605年连续的亚述国王名单。

虽然二千多年之间,亚述有时强大,有时则衰落或沦为他国的属地,但作为独立的国家和相对独立地区的亚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公元前900年前后,亚述国家突然空前强大,成为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然后最终于公元前605年灭亡,国家随之消失。但亚述民族仍然顽强地在其祖居地生活至今,当今的亚述人是信奉各东方礼教会的基督徒,语言为现代阿拉米语。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3.2 波斯帝国(前550-1935)

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终于1935年巴列维王朝礼萨·汗改国名为伊朗。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波斯是亚洲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超级大帝国。波斯处于西亚的边缘地带,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因为地处边缘,所以不用四面受敌。因此,当中东群雄为争霸而打的奄奄一息的时候,波斯顺势崛起。统一波斯高原后,波斯顺势攻入两河流域,消灭了新巴比伦王国。当两河流域先进的文化与波斯强悍的无力结合后,波斯崛起的道路就不可逆转了。整合好两河流域后,波斯攻入埃及,彻底终结了法老的统治。消灭埃及后,波斯又征服小亚细亚,进而以之为跳板入侵欧洲。虽然波斯与希腊拉锯半个世纪,最终被击败。但是,波斯依然在欧洲保留一大块土地,当做入侵欧洲的桥头堡。

3.3 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前323)

亚历山大帝国,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历史上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取决于亚历山大大帝一人。希波战争结束,希腊世界边缘的马其顿乘机崛起,击败希腊诸城邦,建立了由自己控制的科林斯同盟。正当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准备大展拳脚时,他遇刺身亡,儿子亚历山大即位。亚历山大将源于希腊城邦的重步兵方阵完善好,就以复仇的名义东征波斯。在伊苏斯,亚历山大重创波斯,随后,杀入埃及,占据整个东地中海地区。在高加米拉,亚历山大再次重创波斯,攻占整个两河流域。之后,亚历山大依然不满足,深入波斯高原,彻底消灭了波斯,并顺势占据印度河流域才罢手。亚历山大死后,由部将发起的继承者战争连续不断,帝国终于四分五裂并陷入分崩离析中。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终于瓦解。

3.4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菻,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

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至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 变为封建制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公元前146年,罗马共和国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 30 年又占领了埃及,自此罗马将原古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全部纳入罗马帝国版图。罗马不仅获得了古希腊的疆土,而且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的艺术文化成果,成为西方艺术中心。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下灭亡;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纪(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罗马崛起之初具有非常大的运气成分。当罗马依靠同盟、授予公民权等方式初步统一亚平宁半岛时,亚历山大的马其顿王国崛起了。当时,罗马不仅国力不如马其顿,连军队在马其顿方阵面前都不堪一击。幸运的是,亚历山大大帝选择了东征而不是西征,罗马获得了巩固发展的机会。更幸运的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三个继承者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内战。罗马更是利用这个机会,彻底消灭了迦太基,统一了西地中海。罗马统一西地中海之后,已经对东地中海三国形成绝对优势。更幸运的是,东地中海三国都开始衰弱。于是,罗马利用几十年的时间,逐一消灭他们,完全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罗马统一整个地中海地区后,也想深入两河流域。可惜,此时安息崛起,安息死死挡住了罗马向两河流域扩张的脚步,罗马被迫放弃。

3.5 拜占庭帝国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到了17世纪,西欧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一称呼。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很大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1204年,帝国的首都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异类,明明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偏偏又成了希腊文明的代表。在罗马帝国统一地中海地区前,东西差异就比较明显。西部是拉丁文化区,东部是希腊文化区。君士坦丁大帝定都拜占庭前,拉丁文化占据主导。等罗马帝国定都拜占庭后,希腊文化开始与拉丁文化平起平坐。东西罗马分裂后,希腊文化开始在东罗马帝国占据上风。等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开始全面希腊化。等东罗马帝国完全希腊化后,拜占庭帝国理所当然的取代了东罗马帝国的称号。此后,虽然查士丁尼大帝重现罗马帝国的辉煌,但是,已经不能将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完全等同于拉丁化的罗马了,只能把他当成希腊的辉煌了。

3.6 阿拉伯帝国(632-1258)

阿拉伯帝国是中世纪时地处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征服了大片的土地,对欧洲构成全面的压制。当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开始衰弱后,阿拉伯人开始崛起。占据两河流域后,阿拉伯人分别向东向西扩张。向东,阿拉伯人彻底剿灭了萨珊波斯。向西,阿拉伯人一举占据了拜占庭帝国除了小亚细亚和欧洲部分之外的所有领土。对此,阿拉伯人并不满足,以埃及为根基,继续向西扩张,占据了整个北非。更巧合的是,西班牙此时爆发内战,有人向阿拉伯人求救。于是,阿拉伯人大举攻入西班牙,占据了几乎整个半岛。此外,阿拉伯人还占据了地中海里的许多重要岛屿。总之,阿拉伯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欧洲构成了全线压制。

3.7 蒙古帝国(横跨欧亚)

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举为大可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诞生。之后铁木真及他的子孙在对外征战中,开拓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亚北部),是连续面积最大的帝国。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黄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

1259年孛儿只斤·蒙哥去世之后,四大汗国实质上都获得了独立。

蒙古人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但境内地形复杂,交通落后,民族众多,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语言、文化传统各异,根本不可能实现完全统一。蒙古帝国从它诞生的时候,就无法避免瓦解崩溃的命运。14世纪中叶以后,四大汗国逐渐衰落。蒙古帝国的建立加速了东西方的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了多民族的文化及商业的交流。

据说蒙古帝国版图面积最大时超过450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中国版图的四倍还多,是当时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3.8 奥斯曼帝国(1299-1922)

奥斯曼帝国,为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人初居中亚,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

奥斯曼帝国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欧洲基督徒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强的冲击,以卡洛维茨条约为主要标志而于19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客观上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当拜占庭帝国失去北非、叙利亚后,就开始逐步衰弱。游牧部落开始不停的渗透拜占庭帝国控制的小亚细亚。经过惨烈兼并,一个叫做奥斯曼的部落开始崛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奥斯曼帝国不仅正式建立,还彻底消灭了历时千年的拜占庭帝国。消灭拜占庭帝国后,奥斯曼人的铁蹄依然不停,继续向欧洲进攻,不仅征服了整个东南欧,还对中欧和西欧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奥斯曼帝国也向南扩张,将两河流域和大半个北非也纳入了自己版图。并且,依靠巴巴罗萨的统帅,奥斯曼帝国还获得了整个地中海的制海权。奥斯曼帝国重现了阿拉伯帝国对欧洲的全面压制。

四 宗教与文明

古罗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传统上受伊特鲁里亚、希腊文化的影响,吸收其精华并融合而成。西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国,其文化亦高度发展。

西元3世纪后罗马经济、政治转入危机阶段,文化逐渐衰落。同时基督教迅速传播,基督教文化开始形成。古罗马文化对后世西方国家文化有相当影响。

意大利原有本土宗教,相信在自然物体内有一些精灵或神明控制人类的命运,如森林之神、花神、灶神、门神等等。前三世纪开始受到古希腊宗教影响,便开始信仰希腊人所信仰的神祇。共和后期和帝国时期,来自中东和小亚细亚的信仰,如埃及的生育及繁殖女神伊色斯,小亚细亚的大母神,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秘宗教,也得到古罗马人的信仰。

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公元1世纪)开始发展,教义倡导平等博爱、相互扶持,吸引大批社会底层的人民和奴隶信仰。由于拒绝接纳罗马信奉的诸神明、不愿将罗马在世的皇帝视为神明,故受罗马政府的打压与迫害。随着罗马帝国国势走下坡,内部与外部危机的出现,不少上流社会的贵族亦改信为基督徒。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的米兰敕令,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狄奥多西一世在392年颁下诏令,独尊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世界简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个横跨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人这个物种有了智能后总会不停思考,仰望星空,俯察大地,扪心自问,就会有天文学,物理学,博物学,心理学,哲学。总是有太多难解之谜,太多脆弱和迷惑,就会有宗教。因为无知,所以觉得神秘、神圣,有了崇拜,有了上帝。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升级,就会不断颠覆对“上帝”和《圣经》的认知。这种认知的冲突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波兰人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认为,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这个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英国人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认为,人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是猴子变的。物种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自然选择会引发物种演变。

德国人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年)认为,历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推动的,与上帝没什么关系。

奥地利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认为,心理是本能的冲动,是原欲,上帝并没有在里头。

德国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

人类要生存,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只能顺应自然,出现了农业文明、然后宗教开始兴起。人类的欲望慢慢膨胀,要主宰自己、改造自然,文艺复兴后迎来了科学革命。文明的演变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