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过名为《不是学霸的孩子千万别刷题》的互联网热潮,由杭州多位老师转发。

一位知名初中的数学老师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上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她说:“秋分时节,本是秋收冬藏的集结号。但是,每年这个时节,小升初、中考、高考这种‘播种未来’的勤作往往就从此逐渐升温,越来越白热化!要不要再多报几个班,要不要多刷几套题,各种升学衔接到底应该衔接什么?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总是被各种家长朋友拿来请教!这篇文章直击要害,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

不是学霸,千万别刷题

这篇热传的网络文章亮出了这几个观点——

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出来的大都属于不思考的学生,或者盲从的学生。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指望着老师能把所有的答案都告诉他们,他们只要记住或背会就可以。

我不否认背公式、学套路是一条见效非常快的捷径。然而,这条捷径就好比是医生给病人打吗啡,短时间确实可以缓解疼痛,但剂量大了就会上瘾,引发副作用。

我见过很多学生,凡是学校里或者其他培训机构学过的那种可以套的题目,勉强还能做一下,但也经不起我多问几个为什么;凡是没有套路的题目,基本就是一脸懵。

最近小朋友学作文,竟然让小朋友背模板,然后套进去。有这样的操作?

我经常和孩子们说:“同学们,数学是用来理解和思考的,不是用来背诵的。”

现在的中高考题越来越灵活,这是非常好的导向。如果只是一味地背公式而不去理解,在学习上要想走很远,这基本是奢望了。

家长和孩子们请记住,刷题那是学霸才有资格做的事情,在没有成为学霸之前,还是老老实实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吧!

长久以来,大家总以为刷题才能提高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孩子要想提高自己真正的数学水平,首先要做的是要把原理知识搞明白,学透彻。

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我们总以为中国学生的数学基础很扎实,这个错误的观点真的忽悠了中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很多年。如果要说中国学生的数学哪方面比较强,我的理解和经验只有一点,那就是“计算”。

在计算速度上,中国的孩子确实比国外的孩子有一些优势,这与我们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心所在相关。但这点优势在数学研究上真的不值得过分地夸大。

因为数学研究最终靠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靠的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与计算速度本身没有太大的关联性。

作为老师,要教会孩子如何去思考问题,教会孩子如何衡量问题的重要性,教会孩子如何去发现数学之美,等等。这些都是老师要做的事情。但很遗憾,平心而论,很大一部分老师在这方面都是不合格的,甚至误导了我们的学生,扼杀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天性。

在这个快餐文化泛滥的当下,希望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努力前行,不忘初心!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精神的学生,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更不是培养高学历的低能儿。

这篇发人深省的文章,事实上在网络上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作者是宁波当地的一位中外数学竞赛爱好者应俊耀,和美国奥数国家队总教练罗博深探讨过数学学习,在微博上的认证身份是知名科学科普博主,有两万多粉丝,日均阅读数35万+。

小狮妹辗转联系上了他。他说,自己是一名数学爱好者,也是一名数学老师,践行数学思维教育。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当时身边很多学生、家长不理解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认为课后作业布置得太少,看着这么多家长陷入数学学习的误区,所以他有感而发。

昨天有个家长来向他请教,女儿保送到宁波重点中学,最近卡在了数学函数上。这位家长把情况说完,应老师就做了一个明确的诊断:高中函数没学好,问题十有八九出在初三的二次函数,这是承上启下的知识,如果初三这部分内容没学好,高中真的会很麻烦。

“别看刷题一时考试成绩好,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问题。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不是反对刷题,但在刷题前,请家长们让孩子们先把基础学透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一到初三

成绩“惨不忍睹”

文中击中的各个痛点,杭州一线的老师是怎么看待的?

郑老师在某杭州知名初中任教,教了26年数学,这个学期刚接手初三。她说,“这篇文章确实反映了现阶段学生学习上的突出问题。”

一位家长找到她诉苦,女儿的数学成绩放在初一初二能考100多分,现在刚刚进入初三就开始“惨不忍睹”,多次只能维持在八九十分。郑老师说,到了初三,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且这个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

真的吗

那为什么初一初二,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看起来不错?老师说,“排除掉能力、精力等其他主观原因,从学习方法的技术层面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学生从四五年级就开始备战小升初,背公式、学套路,提前接触了初中的知识点,初一初二再学,自然不会差。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否匹配,就不一定了。”

因为初三不再教单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链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思维能力弱的孩子,失去了优势。

一位资深初中数学老师说,套路式学习的模式,在他身边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反应迅速,能马上算出答案。“印象中,有位男生站起来快速报出了正确答案,在黑板上写出了方程式解法。按照当时的教学进度,方程式还没有学。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男生毫不迟疑地说,培训班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这几年的数学课上,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类学生作业书写很认真,板书抄得很漂亮,会用红蓝用心做标注,到每次问到为什么这样做时,却不知所然。”

这位初中老师分析,这些学生表面上看起来非常认真,老师说的东西她都记下来了,甚至背下来了,同类型的题目刷了好几遍,非常乐意上培训班,但仔细一问,完全没有进入思维层面。

“经常有学生跑来问,‘我暑假学一下、学校学一下、周末再学,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这个分数。’答案很简单,这些孩子在上培训班,其实是出工不出力的,在学公式、学套路,而没有打开思维。这样的孩子一到初三,优势就大大减弱。”

很多一线老师表示,这是长期套路式学习的一种惯性,这些学生的投入和产出比很低。“让孩子刷题、报很多班以课代练前,不如先想清楚一个问题:你的孩子是不是会思考,有没有思辨能力!”

超前学习愈演愈烈

老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采访中很多老师提到一个现状,现在学生提前抢跑,提前学习的风气越演越烈。有的孩子六年级还在读,家长已经带着孩子在各个培训班学习初中内容。

杭州某热门公办初中教数学的陈老师,做过一项统计,有多少学生提前学了本学期的知识。问题刚落下,全班大部分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手,50人当中只有3个人没上过培训班。

新的问题来了。学过的知识点再教一遍,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老师的教学计划,老师们如何“二次回炉”?初中数学老师们不得不面临这个问题。

“如果你从头讲起,没有学生爱听,如果你跳过不讲,有的学生遇到稍微难的题目就不会做。”陈老师说。所以,对于学过的知识点,他注重启发孩子们的思维,课堂上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甚至一步步抽丝剥茧,启发孩子思维。

在阻止不了孩子们超前学习的情况下,这是初中老师们想出的破解套路式学习的对策。

“学霸”共同特征

会思考、会学习,对学习充满热情

杭州市十三中资深数学老师陈文俊说,报什么班报多少班,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孩子有没有真正在思考。孩子如果不会思考,就是假勤奋,到了初中,数学学习一定会遇到瓶颈。

陈老师建议,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样的学习状态,家长要及时喊停,而不是看到孩子成绩没有进步,反而再多报几个班或者多刷几套题。

杭州市观成中学资深数学老师郑娟建议,碰到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思维方式,启发孩子的思维,而不再一味地刷题、报兴趣班。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细节,比如问问错题、难题真的会了吗;这道题真的是粗心错了吗;这一类题型整体掌握但细节没掌握,是不是忽略了哪个知识点;审题、读题不够仔细,草稿纸有没有、解题过程有没有……

再比如,对所学知识不能停留在记住和套路它的阶段,能尝试说出它的来龙去脉吗?解题中怎么使用?对一些经典的题目不要满足于会做,还要考虑解法是怎么总结出来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方法好在哪里。

“会做”也是有不同的层次。知识层面上,从知道、理解、记住、会用、推广,解题层面上,从会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再到灵活运用和创新。

老师们还抛出一个观点,“学霸”不一定成绩名列前茅,但必须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会思考、会学习,对学习充满热情。

有老师讲到这样一位学生,有女生今年刚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她形容自己是一个厚脸皮的女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学习上主动出击,哪里有好的老师就挤到哪里去听课,喜欢哪个老师就追着去上课,哪里没听懂就主动问。

好腻害

“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的学霸,可以尽情刷题,不必被现有的学习阶段框住。”

( 作者:胡鸿 编辑:胡鸿 )